「曲水、商路、橫街」 這一西關核心區將要大變身

荔灣湖、恩寧路西關大屋……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是廣州西關的核心區,很快這裡將迎來大變身。近日,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利用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開始招標,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歷史文化保護對象保護改善,以及公共空間活化與民生保障。通過「曲水——商路——橫街」的三帶連接,進一步構建老城發展網,全面整合文商旅資源。

濱水岸線改造意向圖

廣州西關核心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利用項目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昌華街道,被龍津西路-恩寧路-多寶路及荔灣涌所環繞,是荔灣區14片歷史文化街區之一。項目場地北至逢源中約,東至龍津西路、恩寧路,西、南以原荔枝灣涌支流(昌華涌)為界,包括昌華苑社區、西關大屋社區部分區域。項目總用地面積6.06公頃,其中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範圍4.84公頃、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1.22公頃。另依據荔灣區北片道路品質化建設需求,擬將黃沙大道、粵南大街道路整治工作納入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利用項目。

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位置圖

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活化利用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歷史文化保護對象保護改善,主要包括建築本體保護、室內整飾改善、施工期間保護方案、結構加固、外立面照明工程、建築物活化利用、歷史環境要素保護;第二部分為公共空間活化與民生保障,其中公共空間活化包含立面整治、公共空間節點、停車設施改造等;民生保障包含片區聯動、基礎設施優化、服務設施優化、街區環境整治、建築本體整治等。

作為廣州西關的核心區,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場地內部以居住用地為主,沿恩寧路、龍津西路、多寶路為沿街商鋪,街區內部設有幼兒園、養老院、街道辦等公共設施及少量商業設施。此外,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主要為賣場、零售快餐等地段產業,功能較為單一。加上公共開放空間、文化展示空間,嶺南建築風貌等文化產品開發力度不足,使得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雖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卻沒有與之相適應的文化氛圍,導致商旅文發展缺乏聯動,難以形成強大的競爭力。本次項目有助於通過空間環境的整治,構建符合總體發展定位,著力沿昌華橫街、昌華新街打造文旅體驗帶,沿河涌構建濱水休閑帶,豐富用地周邊沿街商業街道業態及特色,充分提升街區活力。

改造項目鳥瞰圖

活騎樓、優社區、創體驗充分提升街區活力

項目的總體定位是:西關文商旅活力提升帶的重要節點。文商旅活力提升的創意節點、水陸線性廊道網的連接節點。

活騎樓:豐富用地周邊騎樓街等沿街商業街道的業態及特色。

優社區:優化社區公共空間結構,完善社區公共服務功能。

創體驗:在居住社區基礎上,挖掘歷史文化資源,適當兼容文化展示、藝術設計、茶飲輕餐、休閑體驗、創意零售、特色民宿等功能,充分提升街區活力。

規劃結構為:「曲水——商路——橫街」的三帶連接。

曲水:昌華涌—荔灣湖、永慶坊的濱水景觀帶;

商路:恩寧路—龍津西路—多寶路的沿街商業帶;

橫街:以昌華橫街為主軸的歷史街區文化體驗帶。

公共空間改造示意圖

根據街區內建築物保護級別、價值及保存狀況分為「一類、二類、三類」,其他非保護建築為「四類、五類」,不同的保護整治措施。針對不同等級不同類型建築,分別採用不同措施。

整體功能活化策略以打造複合業態體驗為思路,以慢生活·新文創為主題,分別針對商業街道和歷史街巷兩大空間載體。商業街道豐富業態和特色,吸引年輕人消費創業。在新文創方面,鏈接恩寧路廣府文化沉浸式體驗街區的非遺手工藝坊,打造和完善從非遺技藝、實踐體驗到產品銷售的文化產業;在新經濟方面,發掘多元高質量生活輕餐飲,打造西關特色餐飲經濟。歷史街巷打造內部懷舊新餐飲、文化創意互動產業鏈。利用街區歷史建築遺存與「半島型」濱水空間,發展文化 展覽與參與式市集活動,營造靜謐氛圍發展文創產業鏈條,創建新生活模式。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吳一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