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天道:不要賭天意,不要猜人心

01

不賭天意

雪萊曾在他的詩歌中寫道:「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其實,每個季節都有它獨特的韻,別樣的美。

春天固然有和暖舒適的風,繽紛璀璨的花朵,但冬天也有它潔白無瑕的詩意與清傲的風景。

蘇軾曾在他的詩中寫道:「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這兩句極具畫面感的詩句,生動形象地描摹出了秋末冬初蕭條衰敗的景象。雖然菊花開敗還有無懼霜雪的枝丫,但是荷花開盡,枯枝紛亂的景象,讓人或多或少地體味到了冬的荒涼與蕭瑟之意。

不過在這兩句詩後面,豁達的蘇軾筆鋒一轉,寫下「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蘇軾雖然看到了枯敗的畫面,但他更看到了絢爛豐收的景象。

是呀,一樹一樹飽滿碩大的橙子與青綠色的橘子,無懼冬風呼嘯與寒氣瀟瀟,倔強地自在生長。這種景象不正是冬天撫慰人心的美好景緻么。

行走在冬季里,如果我們也像蘇軾一樣,認真地去體味冬特有的景緻,相信我們的眼眸也會看到橙黃橘綠一般的風景,相信我們的內心,也會收穫一份別樣的美。

你看,漫天飛雪下,滿園的梅花正在吐露芬芳。那些粉的、白的、紅的梅花,與潔白的雪,構成了一幅至美的風景畫。

在雪舞的時節,去迎接梅的清香,相信我們的心情也會格外的平靜。

宋代詩人盧鉞曾說,「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大意是說,梅花的顏色與雪花相比,遜色三分白,而雪卻不如梅花那樣清香。

其實,在我看來,它們都是冬天裡最精緻的畫面,最至美的景緻,最潔凈的詩意。它們都代表著生命的活力與希望。

每次看到潔白的雪,繽紛的梅花,我就覺得冬天也是很美的。而且那些「橙黃橘綠」,那些梅花飄雪,也會帶給我們啟示。

當人生經歷困境時,如果我們也像「黃橙」「綠橘」一樣,只管迎著生命中凜冽的風雪,肆意生長,那麼相信我們的生命,也會盛開出沁人心脾的花朵,寫出充滿詩意的篇章。

總之,冬天並非是萬物衰敗與蕭條的代名詞。

冬也是綻放的,也是充滿生機的。

冬天的美景一樣可以滋養我們的眼眸與靈魂,一樣具有象徵著生命的意義。

02

不猜人心

季節無關好壞之分,每個季節都有它獨特的美。

春有百花香,夏有蔥蘢意,秋有楓葉紅,冬有白雪凈。

無論是繁花似錦的季節,還是落英繽紛的時節,相信都會有新的故事,在歲月的脈絡里醞釀。

《周易·繫辭下》里曾寫道:「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這句話大意是說,宇宙自然的運轉,日日循環不停,太陽與月亮往來交替,因此就有了光明的出現。而寒暑往來的變換,於是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因此形成了年歲。

這段話其實也是告訴我們,自然的四季是相輔相成的,是變換的。而人的心境又何嘗不是像自然的四季一樣,變換來去。

比如某一個時段,心情可能如滿園春色綻放;而某一個時段,心境可能又如秋一般安靜。

但不管處於哪種心境之下,我們順應它便是。

每種心境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就如同每個季節,都有自身的缺憾,但同時也有著其他季節不可複製的美。

歲月沉浮,人生如途,循著季節和心境流轉的節拍去生活,相信我們的身心,會處於鬆弛舒服的狀態中,我們的生命狀態也會越來越好。

03

順應變化

記得嚴冬酷寒的時候,蟲蛇之類,會選擇在土洞里冬眠,以保全它們的軀體。

這就好比《周易·繫辭下》中提到的屈行蟲,為了更好地伸展身軀,它要先將身子屈縮起來。因為這樣,它才能養精蓄銳,才能更好地舒展自己的身心。

無論是蟲蛇還是屈行蟲,它們不過是選擇順應季節變換,以便生命更好地綻放。

其實,我們也可以學學它們的生活態度,像它們一樣,學會順應季節,安放好身心。

比如,在冬季,約上三五好友,去踏雪尋梅,並體味冬凜冽的清香;或為家人與朋友做頓熱氣騰騰的火鍋;或為他們煨一壺老酒,讓醇厚的味道在其舌尖縈繞,讓烈烈的香氣趕走他們身心的寒氣。

在炎熱的夏季,於清晨或傍晚,去江邊或湖邊,吹吹自然涼爽的風。

在不冷不熱的春天與秋天,到自然界里走一走,去抵達繁盛的草木花朵,以及明媚的山山水水。

如此,相信歲月自然會在我們的身上,留下悠長的韻味。

英國著名詩人濟慈在他的詩歌中寫道:「一年之中,有四季來而復往,人的心靈中,也有春夏秋冬。」

不管歲月如何沉浮,不管自然與心靈的季節如何變換,願我們從容地迎接季節的到來,自在地行走在每個季節里。

三毛曾經說,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

無論是春花與秋月,還是夏日與冬雪,在四季更迭中,相信美好和浪漫會接踵而來。

願我們看到每個季節里獨特的景緻,體味出每個季節里雋永的韻與味,並抵達生命中的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