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碳原子,卻見證了浩瀚宇宙138億年的壯闊歷史和地球萬物生命的演化。
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不是嗎?
我們都背過元素周期表,也曾為那令人頭大的化學公式焦頭爛額(此處僅指我自己這個學渣),坦白講小時候學生物化學完全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所以那些既枯燥又煩人的字母在我眼中毫無生命力可言。
直到長大後我讀了一段話,大意是講作為同樣是碳基生物的人類,卻可以擁有思想,擁有靈活的雙手與大腦,擁有無限的潛能和創造力,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
的確如此啊,所以活著的每一天都是來自生命的饋贈一點不假,何必焦慮,何必不滿足。
這本書是由美國藝術家約翰·巴尼特根據義大利化學家普里莫·萊維的著名作品《元素周期表》中最後一個元素「碳」改編而成的。
在元素周期表的118個元素當中,碳元素是最能代表生命的元素之一——「碳的演變史,其實就是生命的進化史。」
在書中通過一個碳原子的漫遊旅行,帶我們見證了星系的形成,有機生命的產生與繁衍、演變與進化,為了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生命演變出了驚人的生物多樣性。
同樣這顆原子也帶我們見證了恐龍的滅絕,人類的誕生,見證了人類文明一步步走到如今的模樣,見證了萬物生長。
它甚至見證了葡萄的成熟,見證了蒲萄柚果汁變成葡萄酒的全部過程。同樣它也見證了每個生物的身體結構與機能,見證了昆蟲們的生存模式。
從我們的生到我們的死,碳原子陪我們到最後一個標點。
什麼是碳原子,在這本書中得到了最好的詮釋。比起課本上枯燥晦澀的文字說明,在這本書中的碳原子,彷彿同樣擁有著生命。
它用它的生命賦予了我們的生命。
「這就是碳,一個原子的史詩,一個關於生命的奇蹟。」
看這本書最大的感慨是感嘆生命的神奇吧。在浩瀚宇宙之中,人類是如此的渺小。而構成每一個生物的各種元素則更是渺小。可正是每一個渺小的它們和我們,構成了一個文明,一個世界。
在漫長的旅行之中,碳原子與其他各種元素結合,產生各種奇妙的反應,進行各種生命的演化。而對於人類來說,在漫長的人生之旅中,何嘗不是時時在接納與吸收新鮮的事物。
世界每天都在更新,每天清晨睜眼,或許可以慶幸一下「啊,我還活著,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又多麼幸運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