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醒醒
編輯 / 小情書
「人生就是一場戲,我們都是演員,無時無刻不在逢場作戲。」
相信昔日的甜姐兒黃宗英看到這句話會格外的感同身受。
雖然在人生中的每一場戲她都不是逢場作戲,而是都付出了真情實意,但可惜的是最後都不盡如人意,倒不如逢場作戲來得實在。
她十八歲成為了上海灘最火的女演員之一,在這人生岔口她選擇嫁為人妻,新婚燕爾不過十八天,丈夫便因為心臟病而撒手人寰。
一時間她從人人都歡喜的俏媳婦變成了不幸的克夫女人。
黃宗英以為這是她人生中最不幸的時刻,然而她波折不幸的人生其實才剛剛開始……
01
1941年,彼時的黃宗英堪堪16歲,輟學在家的她收到了哥哥黃宗江的一封信,信中提及了黃宗江在上海職業劇團工作的事情。
看完信後的黃宗英便打算去上海投靠黃宗江,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
黃宗英到了上海之後,在黃宗江的幫助下,很快進入到劇團擔任道具和效果登記員,也算是在上海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
黃宗英與哥哥黃宗江
這個登記員主要工作就是記錄舞台劇中演員所用的道具,以及聲音效果道具。
說得好聽是登記員,說不好聽其實就是打雜的。
但黃宗英卻很是重視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買好了本子和鋼筆,甚至還買了一台老式的小檯燈,熬夜把舞台所有用到的道具,以及呈現出來的效果謄寫的整整齊齊。
後來這份筆記無意間被劇團的團長看見了,他覺得能將一份普通的工作做得如此細緻的女孩,一定是一個負責、認真且努力的人。
再加上他見黃宗英模樣不錯,眼睛很有靈氣,便想栽培她。
黃宗英年輕時
於是就讓黃宗英每次工作之餘,都去看台上的女演員是如何念台詞,如何走位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黃宗英很快就得到了第一次上台表演的機會。
那會剛好團里有一個女演員請假回家了,團長在考慮補位人員的時候,便一下子想到了黃宗英。
因此才促成了黃宗英的第一次登台。
從備胎轉正的黃宗英顯然格外的緊張,上台前還將所有台詞都在腦子裡過了一遍,但是一上檯面對台下的觀眾,黃宗英就亂了套,一句台詞接一句台詞出錯。
因此,表演結束之後,黃宗英一度認為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搞砸了,以後必然是沒希望再上台了。
誰知道這時團長卻慢悠悠地從她旁邊走過來說:
「下次還你上。」
就這樣黃宗英從打雜人員成為了劇團的演員,此後出演了多部經典的話劇。
在出演了話劇《甜姐兒》之後,黃宗英更是成為了劇團的頂樑柱,紅遍上海灘,每每輪到她的演出,台下幾乎座無虛席。
這樣大的名氣也吸引了影視劇導演們的目光,《追》的導演初次看到黃宗英的照片,便覺得她很適合出演《追》的女主角。
於是便專程去看黃宗英的演出。
《追》劇照
演出結束後,便向黃宗英拋來了合作的橄欖枝,就這樣黃宗英開始了從舞台轉戰熒幕,事業迎來了新的轉折。
在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黃宗英也迎來了屬於她的一段姻緣。
那一年她才十八歲,情竇初開就邂逅了初戀,越是年輕的愛情越是轟轟烈烈,沒多久黃宗英便披上嫁衣和初戀喜結連理。
可令她沒想到的是,這場喜事最後卻變成了慘劇。
在黃宗英和丈夫結婚之後的第十八天,丈夫便因為心臟病去世了。
新房的紅燈籠還沒來得及撤去就要換上白布,可謂是令人唏噓。
當時的黃宗英悲痛萬分,在送丈夫走完最後一段路的時候,黃宗英看著那些人將棺材抬上山,看著一鏟一鏟的土將棺材掩埋。
最後他們彷彿是完成了一個任務一般,回去後還開開心心地吃吃喝喝。
那一瞬間黃宗英有些恍惚,彷彿自己從整件事中抽離出來了,感覺自己站在旁邊就像是看一場大戲:
「人生好像一場戲,怎麼就輪到我來演這場戲呢?」
在丈夫去世之後,黃宗英修養了半年多才緩過來重新投入到拍戲當中,機緣巧合下認識了演員程述堯。
或許是因戲生情,也或許是那時候的黃宗英需要一段感情來慰籍千瘡百孔的心,兩人很快就結婚了。
然而好景不長,這段婚姻總讓黃宗英感覺缺少了些什麼,也因此最後這段婚姻並沒有維持多久便結束了。
三十歲不到的年紀,接連經歷了兩段失敗的婚姻,黃宗英卻始終沒有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愛情,直到她遇到了同樣苦命的男主角趙丹。
趙丹
02
趙丹的命運同樣波折不已,鋃鐺入獄五年,五年出來後妻子已經另嫁他人,與前妻的一對子女也進了孤兒院。
趙丹出獄後去孤兒院找回一對兒女繼續生活和拍戲。
在和導演一起談《幸福狂想曲》的劇本時,偶然間看到了黃宗英的照片,一雙眼睛水靈的彷彿會說話,隨即便和導演一起定下女主角就是黃宗英了。
這才有了兩人的相遇。
或許是都有擁有不幸的經歷,黃宗英和趙丹十分惺惺相惜,兩人很快成為了朋友。
《幸福狂想曲》
在拍攝《幸福狂想曲》的後期,兩人也多了更多的感情戲,趙丹和黃宗英的感情也在每日的相處中,漸漸升溫。
在殺青之前,趙丹向黃宗英大膽表達了愛意。
黃宗英此時也早已經愛上了這個對自己照顧有加的男人,雖然趙丹比自己大了十歲,但是黃宗英還是不顧外界言論的和趙丹在一起了。
黃宗英和趙丹
在《幸福狂想曲》里兩人是一對苦命鴛鴦,但是在戲外《幸福狂想曲》卻變成了「幸福進行曲」。
黃宗英最後和趙丹一起步入了婚姻殿堂,成為了趙丹的妻子,也成為了趙丹兩個孩子的繼母。
黃宗英沒有生過孩子,但既然命運把她安排到兩個孩子身邊當母親,那她就會把兩個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那般照顧。
那時候趙丹的長女趙青在學習鋼琴,黃宗英便每日陪練和接送,後來趙青不想學鋼琴想學舞蹈,黃宗英就買好一匹布,給自己和趙青做了一套跳舞的衣服。
然後黃宗英又陪著趙青去舞蹈室跳舞,風雨無阻,從未缺席。
趙丹的長女趙青
對於黃宗英來說,這樣陪學的日子其實不算辛苦,真正讓她頭疼不已的是繼子趙矛。
男孩子正值青春期,人比較叛逆,經常和人打架,甚至還打碎別人家玻璃,最後別人還上門吵架要公道,黃宗英只能是作為媽媽不停地給人家賠禮道歉。
能夠看得出來黃宗英是真真切切地把兩個孩子,當作了自己的孩子來疼愛。
所謂真心換真心,兩個孩子是能夠感受得到黃宗英的真心的,特別是趙青,對黃宗英比對親媽還要親昵:
「我繼母雖然那時沒生養過,但是她一直很愛我們,所以我一直很感謝她。」
不過黃宗英雖然一直把兩個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對待,但是她還是一直希望能夠有屬於她和趙丹的孩子的。
只可惜她和趙丹婚後一直都沒懷上孩子。
周璇與兒子周民
恰好這時黃宗英的好友周璇生病了,沒辦法照顧才一歲多的兒子周民,黃宗英便想將周民帶回家照顧。
或許是黃宗英的善良感動老天,周民來一年後,黃宗英便懷孕生下了女兒趙橘。
黃宗英後來接連懷孕,幾年的時間一共生下了三個孩子,加上繼子繼女,黃宗英一下子成為了五個孩子的母親。
雖然照顧丈夫和五個小孩很辛苦,但是黃宗英卻感到很幸福,看著幾個孩子慢慢長大成材,慢慢離開家去追求自己的新生活。
黃宗英身邊始終是趙丹在陪伴,互相陪伴到老也是一種平淡的幸福。
只可惜生老病死是人世間的規律,1980年,趙丹因病去世了,兩人相伴整整32年,黃宗英的摯愛又一次離她而去。
趙丹
03
趙丹去世之後,黃宗英一下子老了很多,她在前半生拍了很多的作品,和摯愛的趙丹也合作了很多作品。
她累了,剩餘的日子她想靜下來寫點東西。
或許是人生經歷豐富,黃宗英的文字細膩,文筆清麗、自然婉約,文字總是給人清新脫俗之感,此後的她也寫了很多的作品。
例如《大雁情》、《橘》、《沒有一片樹葉》、《美麗的眼睛》和《小木屋》。
除了寫詩,黃宗英也寫她的故事,但是大多數寫的都是關於趙丹,關於趙丹和她的故事:
「只要我活著,趙丹就不會'死'。」
因此慢慢的黃宗英從演員變成了作家,也算是找到了人生另一種生活追求,本以為趙丹是她的最後一任丈夫,誰能想到她卻因為寫作邂逅了著名作家馮亦代。
彼時的馮亦代已經80歲,黃宗英也68歲了,兩個人都不再年輕年輕,但相識便是緣分,彼此又都是孤家寡人,後來便結婚成為了伴侶。
黃宗英與馮亦代
談不上為了什麼所謂的愛情,或許只是為了身邊能夠有一個可以說話,能夠理解的人。
然而或許是黃宗英註定孤獨,2005年2月23日,馮亦代在北京去世了,享年92歲。
經歷了四次婚姻的黃宗英,在這幾十年的光陰里送走了三位丈夫,此時的她早已經看淡生死了。
自己一個人生活了五年,看書、寫字、寫書平平淡淡。
2020年12月14日,黃宗英也去世了,享年95歲。
黃宗英這一生,有太多的身份了,是劇團打雜的,是話劇演員,是影視劇演員,是作家。
透過她的一生,彷彿看見了一個生活在底層的少女,不顧一切追求更好的生活,追求在有限的生命釋放最美的瞬間。
這裡不禁想起來年少成名的女演員春夏說的一句話:
「我就是要這個世界上有一束光是為我打的,我就是要有一個舞台是為我亮的。」
然而人生就算再努力都無法盡善盡美,黃宗英這一生遇到了四個男人,然而來時她是一個人來的,走時也是一個人走的,來時兩手空空,走前也了無牽掛。
佛說人生四苦:「貪嗔痴,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這在黃宗英戲劇化的人生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光是摯愛離別的痛苦她就經受了三次,每一次都讓她痛徹心扉,但每一次悲痛過後她又努力燃起新的希望,繼續生活,繼續追求愛情。
或許她曾經也依賴身邊的男人,但是這種依賴不足以讓她放棄自己的生命。
不是她不重視或者愛得不夠深,而是她不會因為一個男人活著或者死去,她始終是那個舞台上閃閃發光的、獨立的「甜姐兒」。
所以即使她臉上已經不復年少時的美麗,即使她頭髮斑白,她看起來依舊是那麼的從容,那麼的歲月靜好。
任誰看到她都不會想到她經歷了這麼跌宕起伏的一生,不過人生就是這樣子,遇到一個人總有遇到一個人的道理。
這四個男人有人給了她陪伴,有人給了她安慰,唯獨是趙丹給了她愛情。
「我一生中最難演的是趙丹妻,演得最成功的也是趙丹妻。」
雖然趙丹離開了她很多年,但每每想起相伴的那些年,也終歸是值得的,任誰都不願被拋棄,生離死別是人生當中最大的痛苦,或許她說的沒錯:
「人生就是一場戲,每個人都是最有演技的演員,黃宗英主演的這場戲終究是落幕了。」
起碼來人間一回,她並不後悔,或有遺憾。
但生活不會盡善盡美,有遺憾才真實,就如斷臂的維納斯一樣,殘缺卻讓人留有想像,更讓人印象深刻。
至於黃宗英,失去和遺憾好像是她人生的常態,但即便如此她還是認真地生活到了生命的最後一秒,生活千錘百鍊,她卻依然百折不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