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剪輯的六項準則(一)|磨金石教育剪輯知識分享

「當今世界最偉大的導演恐怕能舉出一打,但最偉大的電影剪輯師只有一個,那就是沃爾特 · 默奇」

沃爾特 · 默奇

這是搜狗百科對沃爾特 · 默奇的評價,這位堪稱是剪輯界的「教父」也不負這般評價;所以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沃爾特· 默奇的著作《眨眼之間:透視電影剪輯》的「一次完美的剪輯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六項準則」觀點。

1.情感

這種剪輯手法在影片中如何在特殊時刻影響觀眾的情緒?
講述故事所包含的情感是剪輯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沒剪一處,我們需要考慮它是否符合真實的故事情感。
問問自己,它是削弱了還是加強了故事的情感?
考慮清楚你的剪輯是否讓觀眾從故事的情感氛圍中抽離出來。默奇認為,情感是你該不惜一切代價去保留的東西。「你想讓觀眾感知到什麼?在觀影時,如果觀眾從頭到尾都能感覺到你所想表達的感覺,你所做的一切就都值得了。他們最終記住的不是剪輯手法,也不是攝影技巧,也不是表演,甚至沒有故事,而是是他們的感受。」

如果說影片是女媧捏出的泥人,那麼情感就是點化的那滴水;如果影片是最原始的食材,那情感就是呈現美味的調料。

可以說剪輯中少了情感的表現與傳達,那麼整體的情節就如同乾巴巴的文字,所以在剪輯中的每一步都要注重這個鏡頭畫面的刪減(增添)是否影響情感的表達,或是把情感引導到了何處。

喜劇之王》中的「我養你啊」之所以能夠成為電影史上經典不衰的表白片段,正是在於這段情節剪輯中的愛情最樸素、最真摯的表達,只有「給錢,不上班+我養你+流淚」這幾組鏡頭的組接才能呈現出如此感人的愛意表白;若是刪減掉「給錢、不上班」、「我養你」或者是「張柏芝流淚」的任意一組,這段感人至深的愛情便沒有原來的情緒氛圍與共情力,甚至會變成「渣男」或「渣女」的自我感動。

2.故事情節

剪輯是否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你每一次剪切都需要推動你的故事發展。不要讓剪輯成為情節發展的阻礙,所有的次要情節都儘可能的減少,如果這個場景沒有推動故事的發展就應該削減它。
記住福克納的話:「不能婦人之仁,該刪就刪」。
如果故事情節毫無發展,那麼你的觀眾會感覺困窘心生疲倦。

故事情節是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電影主要要素,而剪輯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就是推動情節的發展。

剪輯(Film editing),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基於這一點,大家應該明白,拍攝電影時的素材不會都剪進電影正片里,正片之外的素材叫「剪余片」,素材和正片的時長比例叫「片比」。

姜文在拍攝 《陽光燦爛的日子》時,片比差不多有 100:1左右,足以見得原素材數量上的龐大,若是一股腦全部塞入電影當中故事情節就會變得臃腫不堪,拖拖沓沓。

《陽光燦然的日子》

鑒於篇幅有限,本期就先給大家介紹「一次完美的剪輯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六項準則」的前兩條。

這裡是磨金石教育,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給你帶來足夠的幫助,喜歡剪輯、影視的小夥伴們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更新相關的乾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