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三體系認證在政府採購活動是否會構成歧視中小企業問題?

隨著認證行業的發展,ISO三體系認證已成為市場衡量企業資質優劣的權威評價標準之一。在政府採購活動中,越來越多的代理機構將其寫入到採購文件中,希望可以直接客觀地幫助採購人去篩選優質供應商,以保證採購項目順利履約。當然,ISO三體系認證在政府採購的實踐應用中有不少人提出其是否存在對中小企業構成差別待遇或歧視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什麼是ISO三體系認證?

首先,我們要先來認識一下ISO三體系認證到底是什麼。ISO三體系認證一般是指: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ISO三個體系基於相關的國家產品質量法、標準法、計量法等法律法規,基於產品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通過建立組織結構、崗位設置、工作場所、設備設施、業務項目和有效操作和控制環境影響,實現人員安全、質量保證、環保、客戶滿意度和企業利益。

二、ISO三體系認證對企業有限制要求嗎?

在我國,ISO三體系認證屬於自願性認證,企業只要滿足基本條件即可申請,即:1、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或經獨立的法人授權的組織;2、按照所申請體系標準的要求建立文件化的管理體系;3、已經按照文件化的體系運行三個月以上,並在進行認證審核前按照文件的要求進行了至少一次管理評審和內部質量體系審核

ISO三體系認證流程示意圖

三、ISO三體系認證在政府採購活動是否會構成歧視中小企業問題?

ISO三體系認證在政府採購活動的實踐應用中,不時會出現被質疑的情況。質疑的企業認為許多中小企業沒有ISO三體系認證證書,很難申請,採購文件中要求有ISO三體系認證證書構成對中小企業實行差別待遇或歧視。

實際上,三體系認證主要是企業在質量保證、環境影響、安全生產等內控管理上的認可與評定,通過此類認證體現了企業對生產經營全過程管控的能力,也體現了企業在品質控制、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管理的規範性,屬於各類企業都可以自願申請的認證。只要與項目需求相關,且又能保持足夠的競爭性,要求ISO三體系認證則不構成對中小企業實行差別待遇或歧視的問題。

當然,將ISO三體系認證證書設置為資格條件還是評分項,這就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從國庫司的留言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採購人、代理機構是可以根據採購項目的實際情況將ISO三體系認證設置為資格條件或評分項的。政府採購項目要求ISO三體系認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倒逼中小企業通過管理體系認證,改革管理制度,規範品質控制、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管理,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溫馨提示:目前國內中大型企業基本都建立了完善的ISO管理體系機制,而注重企業發展想要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甚至小微企業也都選擇了進行ISO管理體系認證。隨著ISO三體系認證在各種政府採購以及招投標項目中的應用,一些不注重ISO管理體系認證的中小企業就會在項目的競爭中直接失去競爭優勢,錯失企業發展機會,慢慢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