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
紅花爾基
滿目蒼翠、郁郁蔥蔥
藍天白雲下
紅花爾基水庫
水平如鏡、清澈見底
水生生物和候鳥頻頻現身
周邊綠樹青山環繞
林草茂盛
逐水而上,伊敏河上游
大興安嶺密林深處
天藍、山青、水碧、土凈
一幅山水畫卷盡收眼底
紅花爾基水庫位於伊敏河中游,是高緯度、高寒地區唯一一座大Ⅱ型水庫,是以供水、防洪為主,兼顧防凌、灌溉、發電於一體的水利樞紐工程。2017年,紅花爾基水庫經自治區政府批複為呼倫貝爾市中心城區水源地,保護區批複總面積189.23平方千米,一級保護區面積4.13平方千米,二級保護區面積185.10平方千米,承擔近30萬人口的供水任務,每年提供城市飲用水約2500萬立方米。
多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多措並舉全力做好紅花爾基水庫監管工作,在水源地保護的監測體系、巡查巡護、生態修復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階段性的整改成果。
完善監管體系
確保水源質量安全
在市委、市政府統籌部署下,各部門壓實主體責任、提高認識,強化合作、形成合力,按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要求》《呼倫貝爾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要求,在一級保護區邊界採取設置地理界標、裝設圍欄、設置警示牌和安裝高清攝像頭等措施,有效完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並制定實施紅花爾基水庫《水源地保護區管理辦法》《水源地保護區管理應急預案》《水源地保護區巡查制度》等規章制度,全面保障水源地安全,持續提升水源地安全保障能力。
我市積極推進紅花爾基水庫水源地水質監測體系建設,實時監測水質指標,提高監測能力。目前,3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即將建成運行。紅花爾基水庫初步形成自動監測為主、手工監測為補充的監測體系。現階段水庫每月開展一次水質例行監測。汛期時,市生態環境局認真研究制定汛期水源地水質加密監測方案。今年汛期以來共開展加密監測12次。
據市生態環境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為密切關注庫區水情變化,生態環境執法部門通過「雙隨機」、專項檢查等方式定期對水庫水源地開展巡查檢查。市水利局、紅花爾基水庫庫區管委會、紅花爾基水電分公司和防汛抗旱指揮部等部門積極協調配合,建立良好的信息聯絡合作機制,實時交流互通,立足崗位職責,定期對紅花爾基水庫庫區、周邊區域和上下遊河段開展巡查巡護工作。今年,河道巡護巡查次數150餘次。
精準有效施策
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多年來,我市不斷加大紅花爾基水庫流域生態修復力度,降低人為影響。今年年初,鄂溫克旗政府組織實施紅花爾基水庫流域匯水區已墾草原生態修復工作,抽調100多名專業人員,投入150餘萬元經費,對約22萬畝已墾草原退耕還草,種植燕麥、苜蓿等牧草作物,有力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施用量,進一步降低農業面源對水庫水質的影響。為恢復水庫上遊河道生態緩衝帶功能,保證水源地水質,我市邀請相關單位從緩衝帶生態恢復、河口濕地生態構建、水庫基底改善、長效管護等方面開展可行性研究,組織實施紅花爾基水庫保護與修復工程,持續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
為有效保護紅花爾基水庫水生態環境,提高應對水華預警、防控、應急準備及處理能力,組織編製了紅花爾基水庫水華應急處置預案。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水華事件處置組織機構,明確各部門責任,由相關部門組成綜合協調組、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健康保障組、應急保障組、輿論處置組6個專項工作組,有針對性地開展水華事件處置應對工作,有力保障水源安全。
此外,我市不斷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市生態環境局、水利局等相關部門與鄂溫克旗政府、紅花爾基水電分公司緊密配合,通過設置展板、發放傳單等方式開展普法宣傳,特別是對水源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宣傳宣講,使保護水源地環境的觀念深入人心。
一泓清泉進萬家,香甜甘洌潤民心。今後,我市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持續做好紅花爾基水庫環境監管,加強水庫及上下遊河道巡查,鞏固已墾草原生態修復成果,積極謀劃保護修復項目,加大保護宣傳力度,讓呼倫貝爾市中心城區和鄂溫克旗群眾喝上穩定水、乾淨水、放心水。
記者:陳靜文
主編:劉銀 美編:馬海文
監審:侯躍峰
監製:付惺
總監製:蘇德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呼倫貝爾日報》官方微信
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