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遺犬》:一狗一人,互為鏡像,潤物細無聲

《大橋遺犬》以流浪動物擬人化的視覺切入,折射社會慵懶、孤寂、掙扎的多面。一狗一人,互為鏡像,潤物細無聲地互動和傳遞情感,淡然中後勁十足,使人觸發出回味無窮的共情。溢出屏幕的孤獨感,鼻酸到不行,透過一條,哦不,一隻狗的眼睛,看著人類多麼荒謬、多麼悲哀,看到最後才意識到,那份孤獨不是形單影隻、不是無人理解,是太過透徹地看世界而被世界拋棄的孤獨。

這部動畫短片時長12分44秒,故事圍繞一隻生活在大橋下的流浪狗展開。這部短片的創作靈感來自作者在讀碩期間的一段經歷。動畫以狗的第一視角去旁觀、審視與敘述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角度獨特,諷刺犀利,格調鮮明。如果狗說話大概也會說:「你看那個人,好像是一條狗啊。」哦不,一隻,sorry。

「我只是一隻瀟洒的狗。」作者將嚴肅的悲喜故事塞進狗的小小身體,如此意涵豐富卻能駕馭得舉重若輕,作品已經隱隱有幾分大師風範了。儘管一些地方看得出《大佛普拉斯》的痕迹,但不是一味模仿,而是對優秀部分的學習與融合,完全做出了自己的東西,不得不說是對相近內核的很好補充。

作者借用狗的視角去看待現在人的生活,畫面里還埋了許多讓人一笑的小細節。雖然他是人,但他無異於一條狗,除了像人以外已經不是人了;雖然他是狗,但他不停地獨白且思考嘲諷著生活,比人更有人的特徵;狗是人,人是狗,大橋下被遺棄的狗,就是社會生產里被拋棄的人。所以大橋遺犬,其實就是大橋遺人。

從動畫的角度看,《大橋遺犬》也完全把握住了自身載體的魅力,除了憑藉動畫特有的誇張拉高畫面張力,也用於種種暗示與內涵,故事結尾大腿塗鴉、側臉岩石,顯然都是動畫載體才能加入的巧思。劉健《大世界》時還有不少人嫌棄完全沒有做成動畫的意義,這次監製出這方面做得相當好的《大橋遺犬》,不知是否也有他吸取建議後的一份功勞?不管怎麼說,能做出如此水平的《大橋遺犬》,相信創作者們未來在動畫的領域上還大有可為。

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石同學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狗是狗,人是人,會掐點故事,會結束故事。遍地橫生趣味,塗鴉總是畫了塗,塗了花,人總是奇怪說你今天沒有去上班,大橋下面不知道是罪犯還是警察。反正微笑的是車,苦笑的是人臉,我總覺得人類很虛偽,生而為狗,我很抱歉。趣味橫生,辛辣刻薄,風輕雲淡,怎麼形容這種感覺呢?像是楊笠炸場的脫口秀一樣,普通又自信,幽默又不失力度與藝術。

影片以狗的視角重新打量整個中國社會,有趣又荒謬。這隻狗是人間清醒的,ta能夠直面人的生活,冷靜與萬般無奈,反而是人,被巨大的笑臉盒子裹挾著,也不知道過了些什麼混蛋日子。「觀眾一定還在為那個男人的離開而感到悲傷,而我其實已經把他忘掉了。正如我那些消失的同伴所說的,就連你身上的蜱蟲也有離開你的一天。有些觀眾可能會對我之後的生活感到擔心,但對於我來說,那只是回到了生活該有的樣子……」但 誰又不是一條狗呢?

更多精彩推薦:

《酒精計劃》:直男中年危機、酗酒問題與存在主義哲學相融合

《速度與愛情》惡搞式的戲仿,有著別樣的觀影樂趣

《一場很(沒)有必要的春晚》:主流文化之外的一次可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