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7億不許還價?德日對華卡脖子失敗,中方80後設計師逆轉乾坤

發布最新緊急軍情,播報全球熱點資訊,歡迎關注「軍情急報」!

央視新聞7日消息,大約十年前,中國因為沒有超大直徑盾構機,在核心技術領域長期遭遇外國「卡脖子」,以致於外企國業曾經獅子大開口,直接向中方開出1台7億元的天價。就是因為他們咬定了「中國肯定造不出盾構機」。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的80後盾構機設計師楊輝帶領科技團隊持續攻關,終於攻克了圍繞盾構機的上千項技術難題,設計製造了中國自主研發的超大型盾構機,一舉扭轉了我國發展中的被動局面。

究竟什麼是盾構機?其實,它就是一種隧道掘進機。傳統的開山挖掘,需要用炸藥炸山,然後再通過人工清理渣土,費時費力。而有了盾構機,就可以實現一邊「開山」一邊「吃土」,一邊「清理」一邊「排出」,省時省力。有人計算過,使用盾構機,可以節省90%的工期,以往挖隧道要是需要10年,有了這個傢伙,只需要10個月。

但這項技術卻始終牢牢掌握在英國、日本和德國等西方國家手中。他們也常常拿這項技術滿世界漫天要價。1997年的時候,我國曾在挖掘一處隧道時,考慮向國外購進盾構機,結果對方直接開價7個億,而且操作和維修過程全程保密,以防被我們學了去。可以說,當時的中國,在盾構機等問題時,受盡了窩囊氣。

但西方的要挾也在側面上倒逼了我們自主研發。後來,我國組織了近20位專家持續攻關,終於研製出了中國第一台國產盾構機,而且定價只有西方的約1/30。不僅如此,經過市場的檢驗,中國盾構機的質量十分過硬,絲毫不輸西方產品。因此,物美價廉的中國造盾構機迅速行銷全球,快速打碎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壟斷,並佔據了超過全球70%的市場份額,成為這一技術領域的領軍者。

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盾構機等一系列西方卡脖子的領域突出重圍,關鍵一點就是我們的研發團隊,特別是一代代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從國產大飛機到國產航母,從北斗導航系統到新冠疫苗研發,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的科研團隊不僅完全實現本土化,而是更是越來越年輕化。如今,80後甚至90後,都已經成為我國科技界的主力軍,他們正承載著中華「科技強國」的夢想闊步向前。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高度重視科技興國、實業興邦,「中國製造2025」更為我國工業化的強勢崛起提供了最明晰的頂層設計,而美國發起的貿易戰更從外部環境上倒逼我們加速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因此,在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的科技實力和工業化進程不僅沒有受到美西方的拖累,反倒是每日登上新台階,不斷取得新突破。今天,我們可以充滿信心地說,中國工業,未來可期,中國雄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