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女不過七,男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留下來的話,句句精華


俗語:「女不過七,男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留下來的話,句句精華!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人生在世屈指算,頂多三萬六千天,也就是說,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去,頂多不過一百年的歷程,因此到哪個歲數,就要做那個歲數的事情,而一個人年輕時代,就要完成生兒育女的任務。

生兒育女,往小了說,是為了傳宗接代,是為一個家庭的延續,往大了說,是為了一個民族的傳承,一個國家的延續,因此,在人類文明千百年的歷程中,總是世代相傳,生生不息,而老祖宗也早就總結出關於生兒育女的一些俗語。其中「女不過七,男不過八」就很有代表性。

「女不過七,男不過八」這句俗語,在古代有2種解釋:

1.女人和男人生理有區別,女人發育早,衰老得也快;男人發育晚,衰老也慢。因此,女人十幾歲就會發育成熟,當然她們失去生育能力的年齡也早,大致是「七七四十九」歲,所以說「女不過七」。

2.男人發育慢,相對來說失去生育能力的年齡是「八八六十四」歲。

而另一種解釋是:一個人在發育的同時,生育器官也在逐漸成熟,籠統地說,一個人的生育年齡,看起來似乎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跨度,然而卻並不是一個人的最佳生育年齡,對於最佳生育年齡這個問題,也可以用:「女不過七,男不過八」這句俗語來解釋,那麼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作為一個中國人理應去研究一下。

先說「女不過七」。

1.「女不過七」。

所謂「女不過七」,並不是字面上的「七」,而是說一個女人,終其一生,能夠達到的最適合生育的年齡,能到「四七二十八」歲。

因為雖然女人普遍壽命都超過男人,但女人相對於男人來說,衰老的速度卻很快,所以女人最好是在28歲之前完成生兒育女的任務,一旦超過這個年齡段,生育的風險也就隨之升高,而過了35歲就被認為是高齡產婦,有很大的弊端。

2.「男不過八」。

所謂「男不過八」,就是說,一個男人最適合生育的年齡,能到「四八三十二」歲,這個年齡段,男人無論體力,還是精力都是最佳狀態,對於日後孩子的出生提供足夠的生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