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明令發文:停止使用電飯煲,小心肝癌找上門」。
近日,諸如此類的流言,讓電飯煲成為眾矢之的,也引起了一陣恐慌,不少人憂心沖沖。
蘇奶奶也是其中一員,一直生活在農村老家的她早前都是燒火做飯,廚房裡根本沒有現代的電器。女兒心疼她,給她買了更為方便的電飯鍋使用,自那之後她的生活方便了許多,不用再上山去撿柴火。
但有一天鄰居來家裡玩發現電飯鍋後告訴她這東西可不能用,內膽用的都是不好的材料,經常用會致癌。
這讓蘇奶奶覺得很害怕,於是不再使用電飯鍋,又改成了燒火做飯。某日上山撿柴的時候不慎摔傷了腿住院,女兒覺得很詫異,不是都買了電飯鍋了嗎?
得知母親棄用電飯鍋的原因後,女兒有點哭笑不得,趕緊告訴她這是謠言,不能相信。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飯煲漸漸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了一種普遍使用的家電,它不僅簡單方便,安全性能較高,還能一鍋多用,煮飯、燉湯、蛋糕,其實用性深受民眾喜愛。
然而,如此便利的家電卻也被貼上了「致癌」的標籤,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電飯煲到底還能不能用?
一、內膽有毒還致癌,電飯煲是肝癌的催化劑?
傳言稱,電飯鍋的內膽是有害物質製成,世衛組織以及多名院士都呼籲群眾不要再使用電飯鍋,否則容易導致肝癌發生,這個說法真的可信嗎?
電飯煲的內膽材料,一般為鋁、不鏽鋼、陶瓷等。
目前市面上最為常見的電飯鍋內膽材質為鋁製+塗層。鋁不僅傳熱速度較快,而且受熱均勻。但因為鋁不能和食物直接接觸,因此會塗上塗層起到保護隔絕作用。
而傳言中,致癌的「元兇」正是這兼具防粘和隔絕作用的塗層:特氟龍。
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教授魯鋼表示,電飯鍋內膽如若使用的是符合國家標準的聚四氟乙烯材料製成的特氟龍,是不會有致癌風險的。
特氟龍具有抗酸鹼、抗各種有機溶劑的特點,且它的性質十分穩定,在250℃的溫度下不會發生分解。日常正常使用電飯鍋的溫度一般在180℃以下,所以無需過多擔心。
二、肝癌真正的「元兇」是這4個,注意避開
肝癌顧名思義是發生在肝部的癌症,惡性程度較高,容易發生轉移,常常不會有早期癥狀。
國家癌症中心數據顯示,肝癌的死亡率為23.72/10萬,在所有的癌症中僅次於肺癌。我國素來有肝病大國的稱號,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肝癌的發病人數佔比達到了世界範圍的一半以上。
我國之所以肝病如此高發,與國人身上存在的這四個習慣息息相關。
飲食因素: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不少老一輩的人在發現食物發霉後還不捨得丟掉,而是會選擇去掉霉變部位後繼續食用,殊不知食物內很可能會有黃曲霉素,而黃曲霉素是誘發肝癌發生的重要誘因之一;
長期酗酒也會導致肝臟很受傷,發生肝硬化、肝癌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一些體內缺乏蛋白質、維生素B族的人群,出現脂肪肝、肝硬化的風險也會提高,這類人群更容易罹患肝癌。
環境因素:醫學研究發現,肝癌的發生與飲水污染以及糧食之間密切相關,一些肝癌高發區的水內亞硝酸鹽含量較高,且水源內含有的銅、鐵、鋅、鎳等元素也很高。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癌的前奏,長期酗酒、濫用藥物以及慢性肝炎都可能會誘發肝硬化,如若沒有及時干預的話,肝細胞在反覆損害、不斷再生的過程中很可能會發生癌變。
病毒性肝炎:我國乙肝患者的數量十分龐大,很多患者自覺身體沒有不適癥狀,於是沒有太將其當回事。殊不知,長期慢性肝炎也是誘發肝癌發生的重要誘因之一。
三、安全使用電飯煲,有3點注意事項
電飯煲作為我們日常常用的電器之一,在使用的時候也有不少的學問,這三點是你需要注意的。
1.選購優質安全的電飯煲
購買電飯煲時要認準大品牌的,查看電飯煲是否有3C標誌,盡量選擇有售後服務、有保障的企業,避免選擇一些小作坊生產的產品。
2.內膽出現「掉漆」要注意
當發現內膽有塗層脫落時,不建議繼續使用,這說明內膽已經出現了破損,如若繼續使用的話,內膽脫落的物質很可能會融入到食物內被人體攝入,長期如此容易給健康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
3.避免使用不當,延長使用時間
一般情況下,電飯煲在使用得當的前提下可以使用3~5年,超過這個時間的建議及時更換。清洗電飯煲時要注意不能用鋼絲球等硬質材料清洗,還要等它放涼了之後再洗,這樣做可以保護塗層,延長使用的時間。
另外,日常不建議長期頻繁地用電飯煲烹飪酸性的食物,因為塗層內可能存在一些肉眼看不見的缺口,鋁製內膽在強酸環境下容易析出有害物質,可能會給健康帶來風險。
總而言之,購買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電飯煲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在生活中,使用電飯鍋要注意上述的幾件事,發現出現破損時要及時更換。不要盲目相信謠言,而給生活帶來不必要的影響。#謠零零計劃##頭號周刊#
參考資料:
[1] 《嚇人!經常使用電飯煲會致癌?出現這種情況的趕緊扔…》.科普中國.2021-12-22
[2] 方曄.如何選購電飯煲[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8
[3] 湯慶.原發性肝癌發病年輕化的原因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01.
[4] 戴一鶴.警惕肝癌的四大誘因[J].中華養生保健,201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