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在古代曾經兩次和河北緊密關聯

第一次是在東漢。當時還叫上艾縣,上艾縣在東漢時期屬於常山國。常山趙子龍的常山國。當時在一段時間內控制上艾縣的是黑山軍。

數日前一敗,黑山軍張燕退往太行群山中。袁紹下屬麴義不敢追,張燕便駐軍上艾縣,只等諸部會齊,再出山決戰。屬東漢常山國的上艾縣亦在太行群山中,這裡三年前已被黑山軍攻破,朝廷也不敢來收復。張燕最後歸附了曹操


第二次是在金末。當時已為平定州。興定四年(1220年)二月,金宣宗下詔封建九公:以滄州經略使王福為滄海公,以河間路招撫使移剌眾家奴(耶律中哥)為河間公,以真定經略使武仙恆山公,以中都東路經略使張甫為高陽公,以中都西路經略使靖安民為易水公,以遼州剌史郭文振為晉陽公,以平陽招撫使胡天作為平陽公,以昭義軍節度使完顏開為上黨公,以山東安撫副使燕寧為東莒公。

其中,武仙恆山公管轄中山府(今河北定縣)、真定府、沃州(今河北趙縣)、冀州(今河北冀縣)、威州、鎮寧州(今河北獲鹿)、平定州(今山西陽泉)、抱犢寨(今河北獲鹿西)、欒城縣、南宮縣等地,在九公中號為最盛。

天興二年(1233年),金哀宗被蒙古軍迫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遣使召其赴難,武仙率軍自淅川溯流而上,謀取南宋金州。天興三年(1234年),蔡州城破,金朝滅亡,武仙軍隊瓦解,率十餘騎逃至澤州,被戍兵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