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兒女不問自己要錢就是萬福,再談何回報

當今社會,作為一個成年人的八零九零後,還是少不了父母的接濟,不是這些年輕人願意啃老,是父母看不下去他們過得如此辛苦。他們不僅擁有巨額的房貸,而且還可能有裝修貸,車貸等,一個月的上班族工資3000—8000是大部分人的一個收入狀況(至於那些動輒過萬或幾萬的人不在這次的討論之內),而這點收入除了還各種貸款之外,還要交物業水電燃油費天然氣費等,當然了寶寶也是家裡一個很大開銷的主體,一個小寶寶的開支可能頂一對夫妻。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已經不奢望孩子們反哺他們了,反而看著兒女過不下去接濟一點也成了常事。

俗話說養兒防老,可是事實是養兒不僅沒有防老,可能連養老錢都得搭上。大部分的八零、九零後都來自農村,由於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很多農村孩子進入大學,找到了工作,他們或去了縣城裡,或住進了市區里。縣裡、市區里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鋼筋混凝土的森林。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了城市,村裡的青壯年也越來越少,一部分青年人是不願意離開故鄉的,可是那句話說的好:有家的地方沒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為了更好了解決這種問題,村裡的家庭不惜全家舉債,幫孩子把家落到工作的地方,買了樓房,住進了所謂的小區里。外表光鮮的年輕人,仔細一詢問才知月薪4000-7000,而3500左右還了貸款,剩下的3500左右還要生活,談何容易,再讓他反哺家庭,又談何容易。

其實真正的貧困人群進了郊區的小區里,不知道你們認同嗎?他們為什麼貧困?因為他們因一套房子致貧了,他們沒錢選市區,沒錢選擇更好的學區房,能住在郊區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事了。而我恰恰就是其中一員。2020年,參加工作4年的我已經28歲了,想在這座燈火輝煌的城市安家落戶,不僅僅是因為工作在這裡,而且是因為這裡的什麼都要比村裡的老家好。於是和父母商量了一晚上,爸爸讓我一定要看好,媽媽問我錢夠嗎?我說我的裝修都費勁,媽媽和爸爸一商量將卡上的20萬全給了我,按媽媽的說法,這是給我存著娶媳婦的。

當買了房子後起初的心是激動和開心的,而這種開心慢慢地也消散了,因為裝修保守估計得12萬,我又問別人借了5萬多,加上房貸已經55萬左右了,母親還問我錢夠不,我說還差點,就這樣他們又把近期掙的2萬全給了我,毫無保留。他們越是這麼無私,我反而心裡負擔更大,可是我也沒辦法,問別人借1-2萬的臉色不好看。我和母親說了把家裡的錢都要完了,父母說我們不就是給你掙著嘛,掙下的都是你的。父母不是什麼大款,是農民工,可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的是對於我這個兒子永遠是那麼大方。當搬進新家的那一刻,我無比感謝我的父母,但我又沒什麼可以和父母表示的,於是打開了視頻,在視頻中能看得出來他們比我還開心。

我們農村出來的孩子,在大城市紮根真的不易,可是又沒有任何辦法。有人在網上發過一句話「我們要給父母多多少少轉點錢,一來可以聯絡感情,二來可以多說說話。」結果評論區的父母說「能不要已經不錯了,怎麼還盼著他們給呢?」,也有的說「孩子們都泥菩薩過河呢,我們還是不給他們添負擔吧」。中國的父母太辛苦了。小時候拉扯大,指望有個工作,有了工作期望著買房,買了房又給娶媳婦,媳婦娶了又給兒子帶孩子,一輩子很短,可他們把一輩子無私的奉獻給了我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疼愛自己即將老去的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