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農村田野還是馬路街道,水泥電線杆可以說隨處可見。但就是這麼一件基礎設施,可沒看上去那麼簡單,你知道它是怎樣製造的嗎?
早期的電線杆都是從木杆起步的,後來隨著鋼筋和混凝土的發展,才製作出了如今最普遍的水泥電線杆。它堅固耐用、耐腐蝕高溫,以及高強度抗裂的特點,成為了新時代標杆一樣的存在。或許你一直以為這種杆子都是實心的,但事實卻是它們都是空心的,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同等材料下,空心管的直徑要大於實心管,而且空心的極慣性矩會更大,抗彎性能也就更好了,這其實是一個自然規律。比如麥稈也是空心的,這樣它就可以抵抗較強的風力,另外釣魚竿也是空心的,這樣就可以承擔更大的拉力以防被拉斷。
所以小小的電線杆,其實蘊藏著相當複雜的製作工藝。首先是內部貫穿首尾的鋼索,需要在應力槍的作用下被逐漸拉緊,使鋼索能夠保持一定的荷載力,從而加強電線杆整體的剛度和抗裂性能。然後再用座環將這些鋼筋固定,這時整個電線杆內部的骨架就大致做好了。
接下來把裝著骨架的模具吊到混凝土布料機上,機器會一邊移動,一邊把提前配置好的水泥砂漿灌進模具中。而這些水泥砂漿的含水量很低,具有較好的塑形特性,這時工人們,會用鏟子手動將周圍的水泥刮平整,再把模具邊緣沖洗乾淨後,將另一半模具吊起蓋在上面,使兩者能夠緊密的扣在一起。
接著把埋在水泥砂漿里的鋼索進行再一次拉緊,等待混凝土變硬後,就會和鋼索牢牢的融合在一起了。接著就到最重要的一步了,將組裝好的模具放在離心機上開始塑形,隨著離心機每分鐘500轉的高速旋轉,模具上多餘的水泥砂漿會被甩進模具內壁。
接著將已經成型的電線杆模,放進蒸汽養護室養護幾個小時,就可以進行脫模了,到此一根水泥電線杆就算製作完成了。但是看到這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疑問,為什麼電線杆都要製成圓形的呢?
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圓形電杆的受力性要比方形的好,圓形截面各個方向對稱 承載力高。第二,圓形電杆相對更省材料,從圓形到多邊形再到正方形,乘積係數越大,也就意味著面積也會越大。最後,圓形電杆相對更加美觀安全,如果你不小心撞上了電線杆,相信帶有弧度的,會比帶有稜角的感受好一些吧。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方形的電線杆,比如鐵路旁的電線杆就是方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