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井正:如何擁有持續變革的能力?

01

什麼是變革的能力?

柳井正認為:企業的經營者,要想實現社會所期待的成果,必須具備四種能力:變革的能力、賺錢的能力、建設團隊的能力和追求理想的能力。

其中,放在首位的能力就是變革的能力。那麼,什麼是變革的能力呢?簡單來說,就改變、創新的能力。

當今世界,信息泛濫,市場環境紛繁變化,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快。顧客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難滿足。在這種情形下,唯有不斷革故鼎新,才能創造出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服務。沒有變革能力,企業就無法「創造顧客」,不進行變革,就是死路一條了。

如何才能擁有持續變革的能力?柳井正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抱持高遠的目標

2.質疑常識,不受常識束縛

3.樹立高標準,不放鬆,不放棄,堅持追求

4.不畏風險,勇於嘗試,敢於失敗

5.嚴格要求,詢問本質問題

6.自問自答

7.天外有天,不斷學習

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的內涵。

02

抱持高遠的目標

要想進行革新,經營者就必須推動落地執行。第一步,就是要設定目標。目標設定要「抱持高遠的目標」,即別人認為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很多小夥伴看完肯定虎軀一震,KPI完不成怎麼辦?其實不用太擔心。

抱持高遠的目標,跟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提倡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目標是要有野心的,有一些挑戰的,有些讓你不舒服的。一般來說,1為總分的評分,達到0.6-0.7是較好的了,這樣你才會不斷為你的目標而奮鬥,而不會出現期限不到就完成目標的情況。

定一個相對較高的目標,就是要逼著自己去面對「依靠延續現有做法是無法實現目標」的現實,促進變革發生,通過創新謀求發展。

光有遠大的目標還不夠,還得做詳細的任務分解。將遠大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可具體執行的任務。目標定得高,為實現目標而做的是也就越具有革新性,可以說,高遠目標是革新之母。

03

質疑常識,不受常識束縛

抱持高遠的目標,促使我們放棄延續現行做法的想法,採取具有革新意義的舉措。但常常會遇到很多阻力,阻力的根源是「常識」。作為經營者,應該養成不受常識束縛,獨立思考的習慣。但當我們長期處在一個行業、公司、業務之中時,很容易陷入到眾多的條條框框(所謂的常識就是這樣來的)里去。

這些條條框框,有些是約定俗成的,有些是某個階段的技術發展約束,其中有些好的,也有些是有毒的。很多條條框框的劃分,並沒有考慮顧客,即從顧客的視角來看是無意義的事,或給顧客帶來不便的事,但行業、公司的人或流程制度,確認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並稱之為「常識」。

面對這些所謂的「常識」,我們必須抱有懷疑態度,重新審視。如:「從顧客的角度來看,這樣做正確嗎?」「從顧客的角度來看,非這樣不可嗎?」通過質疑,共同去尋求答案。

冬天烤火(取暖)夏天吃冰棍(解暑),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常識」,但7-11打破常識,在夏天賣熱氣騰騰的「關東煮」,在冬天賣「冰激凌」,取得意想不到的業績。

從sony的Walkman到蘋果的iPod,從Nokia的功能機(按鍵)到蘋果的iPhone(觸屏,智能機),都是從打破行業的「常識」開始,勇於嘗試,最終獲得成功。關鍵在於走出第一步,敢於質疑「常識」,不讓所謂「常識」束縛我們的心智。

經營者應該帶著「危機感」進行經營,但不能在「不安」的情緒下進行經營。「危機感」是一種憂患意識,而「不安」是一種很不切實的情緒,這種情緒可能受到因常識束縛而產生,也可能是憑空生出來的擔心,大多是沒有確切的證據,也無法確定是否會發生,是我們自己無法控制的一種心理狀態。

為那些無依據的「不安」煩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重要的是勇於嘗試,採取一個又一個具體的行動,這樣,你就不會有閑工夫感到不安了。

04

樹立高標準,不放鬆,不放棄,堅持追求

高標準,嚴要求的「質量意識」是經營者獲得成功的關鍵成功要素。商品、服務以及其它交付物,無一例外。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質量的標準是以「是否真正有益於顧客」來界定的,避免在不必要的地方做這種無謂的要求而出現「內卷」。

顧客是很挑剔的,他們的標準會一步一步地提高,所以,我們的標準也需要與時俱進。如果我們墨守成規,不具備真正的高標準,就隨時有可能被顧客diss,最終被淘汰。

高標準的制定必須以顧客為導向。很多人會說「按自身的情況來看我們做得不錯」,但是這對於經營來說完全沒有意義的。我們必須用顧客的滿意作為標準來衡量我們的工作。這樣的高標準並非輕易就能實現。很多公司最初往往無法達到這個標準,而以「失敗」告終。即便如此,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的。追求完美(高標準)即使失敗了,也好過以不完美為目標而收穫的成功。

高標準的實現,能夠為公司確立絕對優勢的地位。也就是說,如果哪家公司能夠成功發起改變顧客常識和習慣的高價值革新,它就能夠獲得絕對優勢,優衣庫的HEATTECH就是代表,在日本「一提起冬天就想到HEATTECH」。

真正的好東西,是可以獲得全世界認可的。

05

不畏風險,勇於嘗試,敢於失敗

確立了高遠的目標,樹立了高標準,就要對從未經歷過的新事物發起挑戰,就要放棄「追求穩定」的經營方針。市場在變,行業的競爭態勢在變,顧客的需求與標準也在動態變化,從一開始就嚮往穩定的公司是不可能獲得穩步發展的。

經營者是為了在當下和未來都能夠實現成果的最大化而存在的。要完成這個職責,就要去應對挑戰遇到的困難,化解由此帶來的風險。「沒有風險就沒有利潤。風險總是伴隨著利潤。」經營者,需要認真評估風險,就是要冷靜、認真地思考「這麼做的話,風險在哪裡?」以及「風險有多大?」等。並為此制定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

一旦決定冒風險,就必須全力以赴地將要做的事進行到底,一往無前,直到取得成果。也就是說,一旦決定做一件事就必須做到底。這是很重要的經營之道。對於經營者來說,不能因一兩次的失敗而氣餒,最重要的是不能向挫折低頭。不畏風險,勇於嘗試,敢於失敗。

06

嚴格要求,詢問本質問題

現場的工作,如果不用心去做,就會變成了「機械的操作」,今天的工作只是昨天工作的簡單重複,日復一日。經營者要抱著創造顧客的方針,不斷提出要求與問題,督促員工思考,激發員工的興趣並參與其中。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員工不斷思考,否則員工的思考能力就會弱化,這將會妨礙他們創造顧客的能力。

屁股決定腦袋。現場的工作往往越是執著越是容易變得視野狹窄,職能深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這種情形會成為創造顧客的障礙,所以,經營者必須想方設法幫助員工開闊視野,擴大員工的可能性。如果從顧客的角度看,員工尚有不足的地方,必須從嚴要求,這是經營者的職責,決不能妥協。

作為經營者,不能害怕因嚴格被員工「討厭」,善解人意中聽不中用,不會有助於開展革新,也培養不了好的下屬,最後耽誤了員工的前程,也妨礙了創造顧客。

好的上司,必須激發員工本人的工作熱情,同時也要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工作雖然交由部下去做,但是最終承擔全部責任的卻是上司。與部下相處時候,也必須有這樣的胸懷,責任全在上司,功勞全歸部下,這樣才能得到部下的信任,打造一支有戰鬥力的團隊。

07

自問自答

自問自答,是指圍繞過去所做的事情、市場以及將來想做的事情等向自己提問,是《論語·學而》講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新style。通過自省,或流行的說法「復盤」,認真思考,發現問題,對症下藥。對於經營者來說,最忌諱的就是抱有「自己做得很好」的心理。

經營者必須時刻帶著危機感來經營,市場是殘酷無情的,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行走在懸崖的邊緣上,稍有不慎就會一頭跌入深淵。為了不讓危機感變成現實,經營者通過自問自答來努力發現具體的問題,並採取具體行動來解決。站在顧客的立場,以最挑剔的眼光來審視自己,以超出自己想像的嚴格標準來要求自己,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自問自答有助於直覺和創意的湧現。對許多事情的反覆思考,與許多人反覆交流、探索,在接觸到某種信息時,之前的累積才會開花結果,以直覺和創意的形式顯現出來。歷盡艱辛,靈感才會來造訪,這也許和愛迪生說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樣。

做為經營者,有時候你需要自己尋找創意的突破口,有時需要引導啟發員工的創意,群策群力。

08

天外有天,不斷學習

市場不斷變化,顧客的需求也不斷變化,革新永無止境,這些都要求我們自身不斷學習、成長,才能跟得上社會前進的腳步。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饑似渴地學習才不至於「言語無味,面目可憎」。

「這個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從未發生過的」,通過學習、實踐,同時與其他經營者交流,獲得模擬的體驗,就能更好地規避他人踩過的坑,吃過的翔。對於經營者來說,真正有意義的是,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思考,並且勇於嘗試,學以致用。

需要注意的是,學習過程中,要嚴格甄選內容,不斷提高「信息質量」。在工作的同時,思考如何與各行各業中掌握著真正有價值信息的真正的傑出人才對話。為了有對話的基礎,我們必須在平時不斷給自己充電,提高自身的能力,只有這樣,當我們面對真正傑出的人才時才不會言之無物,才會有能力進行深度的交流。

另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是努力工作提高業績。沒有業績,就會被傑出人才diss,很難獲得對話機會。做出業績了,情況就不同了,他們就願意傾聽你說話,並反饋他們的真實看法。與傑出人才的交流一定會令你獲益匪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END

參考資料:

[1] 柳井正.一勝九敗:優衣庫全球熱賣的秘密[M].徐靜波,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8.

[2] 柳井正.經營者養成筆記[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