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謝宇弒母引發的深思

吳謝宇的成長經歷

吳父還在的時候家庭是一個完整的,吳父喜歡帶吳謝宇打籃球,喜歡說笑。吳母不喜歡說話,性格比較古板。這個時候的吳謝宇聽鄰居說還是很活潑開朗的,喜歡談笑。這一切發生變化是吳父生病,本來就很壓抑的吳母遇到這種事情會更加的難受,更加壓抑。吳謝宇也是父親去世之後就考了第一,這也是忍受了很大的疼痛和壓抑的情緒。就這樣吳謝宇不愛說話,所有的情緒都壓抑。努力做一個媽媽眼中的好孩子,老師誇獎有禮貌,身邊也說有很孝順,很懂事。長期做一個好孩子抱著所有人的期望是很痛苦的。加上母親的長期壓抑,無形中吳謝宇的心裡就出現了問題。母親的 心裡不夠健全,母親心裡的恐懼和不安,孩子會自動承接母親的爛情緒,深深責備自己沒有照顧好自己的母親,譴責自己不是一個好孩子。孩子帶著愧疚感和羞愧心去學習和工作,慢慢形成和發展了各種模式的心理疾病。比如焦慮,抑鬱,強迫症,社交恐懼症等。

放縱看似墮落實則是釋放自己

母親死後,問親戚借錢,做男模,嫖娼,喝酒吹牛等,都是目前生前難以想像的。母親生前中規中矩的為人處事,道德清高。吳謝宇必須聽從母親的安排來做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地做過自己。母親死後,他解脫了。完全地釋放了自己。也許只有媽媽的死,他才可以重新活一次。他把所有的負面情緒都釋放出來,成為了一個壞孩子,所有的一切都與母親背道而馳。或許這就是遲來的叛逆吧。可能有一天他的情感慢慢有了好和壞之後,會想起媽媽的好的。會一切回歸正常的軌道。但是在法律面前又是多麼的不堪一擊。

心理健康的重要

一個孩子的危險往往來自撫養人的心裡健康是否正常。被祖父輩情緒災難吞噬的孩子會停止成長,退行或失控。製造滋養親子關係的消除,減少關係的折磨,協助孩子達到最好的自我且現實的學習和生活目標,是父母一生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