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招不到人是因為年輕人不能吃苦?年輕人有話要說

1

曹德旺一語中的,現在的年輕人是寧願送外賣、送快遞,也不願意到進工廠上班。董明珠也提到她的擔憂,國內的製造業工廠「青黃不接」,一線工廠基本招不到年輕人了,尤其是高學歷的年輕人。


媒體也有報道稱,廣州制衣廠老闆開出一萬元的月薪,但依然無人問津。於是就有了這樣的結論:現在的年輕人都懶了,沒有上一屆的年輕人那麼能吃苦耐勞。



也有「專家」指出,年輕人不進廠,是因為互聯網製造了泡沫,讓太多的年輕人抱著「輕鬆賺錢」的念頭,熱情投奔虛擬經濟,不再願意進廠賺「辛苦錢」了。


總之,歸結起來就是這屆年輕人不能吃苦,所以不願意進工廠。可我就是沒聽到哪個工廠的老闆跳出來說,是我們工廠沒跟上時代的發展,所以沒能留住年輕人。我們不能一味地在年輕人身上挑刺,也應該尊重一下年輕人內心的真實需求。年輕人沒有選擇進廠謀生,那一定是因為工廠在某些底層需求方面沒能滿足到他們。


2

我之前寫過,對於吃苦,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理解。也引用過羅振宇的解釋:認為吃苦是受窮受累,那是匱乏時代的概念。在我們今天,吃苦的本質變成了長時間為了一件事情聚焦的能力。這背後意味著我們也許要放棄娛樂生活,放棄無效社交,放棄一部分消費,甚至還要在這個過程中忍受不被理解和孤獨。


從這點來看,現在的年輕人送快遞、送外賣、跑網約車等也很苦很累啊,每天早出晚歸,有時還要忍受客戶的不理解和投訴,以及平台的處罰。干互聯網的年輕人,也不見好到哪裡去,脫髮的事就不提了,前幾天有關部門還為他們發聲——「996」、「007」加班都是違法行為!可以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僅是身體上受苦受累,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他們選擇這種苦累,卻沒選擇進廠的苦累,底層邏輯是什麼?三個字——有奔頭!年輕人也知道送外賣、快遞,跑網約車很辛苦很累,但是苦得有所值啊 。他們心裡明白,這些活都是多勞多得。每天跑多兩單,我的收入就能相應的增加,明天就有錢給孩子買下念念不忘的玩具了,父母也就不用五六十歲了還穿帶補丁的衣服,老婆也不用每天發愁怎麼把一分錢掰成兩份花了。


有人說,幸福的人生,就是晚上睡得著覺,睡醒有所期待。人活著有奔頭,日子才越過越有滋味。這是人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底層邏輯。進工廠的話,一眼望到頭的固定工資,很難激起年輕人的衝勁,就算加班,也是給低廉的加班費,有的工廠還沒有加班費。


事實上,當今的社會環境下,工資低、福利少,進廠打工是發不了財的,也沒什麼晉陞空間,這已經是很多年輕人的共識,所以很多年輕人不願意把青春浪費在車間。



3

除了追求收入帶來盼頭的生活,現在的年輕人還追求體面的生活。同樣是三五千塊錢的工資,為啥年輕人願意去寫字樓上班,而不願意進工廠?這是因為辦公室環境乾淨舒適,吹著空調喝著咖啡,可以穿著漂亮的衣服、化好妝去上班,即使晚上住在城中村、吃盒飯,依然覺得這工作夠體面,有格調。


而工廠呢,多數在偏遠的郊區,遠離燈紅酒綠;住宿條件差、車間環境差也是一方面;穿著工作服顯得土,還得乾重復的體力活,這對於追求美和時尚,追求體面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低端的工種,是迫不得已才會考慮的選擇。


這不僅僅是個人愛美、愛時尚的需求,也是年輕人找對象的需求。多少年輕人感慨在工廠找不到對象,在廠里遇到的都是大叔大媽輩。


所以在年輕人的意識中,只有那些沒背景、沒學歷、沒出路、沒得選擇的中年人才會進廠打工。



4

年輕人還追求有自由平等的生活。在當今文明的社會環境下,很多年輕人對現代僱傭關係的理解,已經由原來的「上下級」關係,變成了今天的「平等合作」關係。


九十年代的「打工潮」,很多外地的同胞來到廣東進廠打工,當時是「一崗難求」的狀態,幾十個人甚至上百個人競爭一個工作崗位。據說,那時候經常發生這樣的事,A介紹熟人B到廠里打工,工廠的領導C同意B入職,然後B的第一個月的工資要全部用來「孝敬」這位領導C,有時第二個月的工資還要分一半給A作為介紹費。


那時候的「打工仔」是很卑微的,生怕丟掉工作丟了飯碗,所以即使被領導欺負、責罵,都會選擇忍聲吞氣。面對工廠苛刻森嚴的規定,也是百分百的服從和執行,有怨言也不敢表露。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這種事,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可當時是真真切切的普遍現象。也正是經歷了這樣的一段歷史,所以工廠的老闆跟領導就逐漸形成了一個認知:老闆和領導都是高高在上的,打工仔都是低下的,可以隨便欺負和責罵的。


現在你敢罵個試試,年輕人當場就跟你翻臉,還反罵領導和老闆一頓,然後收拾東西大搖大擺走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有人說,是因為年輕人越來越沒規矩,沒大沒小。在我看來,這恰恰是文明的進步,因為年輕人開始敢於對抗權威、反抗壓迫和反對不正之風了,開始要求工廠把他們真正當有尊嚴的人看待了,而不是任勞任怨的機器、牲畜。



5

如今,已經全面進入了搶人才的社會。國與國之間在搶人才,城市之間在搶人才,同行之間也在搶人才。如果製造業工廠的老闆還沒意識到自己應該要跟其他各行各業去搶人才,那就是意識還沒跟上時代的發展。


任何一個領域,如果沒有學會擁抱年輕人,是沒有未來的。所以,別再喊招不到年輕人了,工廠是時候該改革升級了,各位尊貴的老闆們應該放下身段,好好了解一下年輕人的想法和需求,然後改善工廠在年輕人心目中的形象,我們的製造業才有未來。正如曹德旺說的,改變世界的,一定是製造業,中國要保持優勢,製造業一定不能丟!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轉發,讓世界看到你的態度。


-end-


1、歡迎轉載分享,請註明出處,謝謝!


2、文章首發於「我在廣東寫故事」:一個有態度、有溫度的人文和歷史類公眾號,和你一起看世界、談歷史、侃人生,分享優秀的人及優秀的故事。關注我,帶你一起增見聞,長知識,開眼界。


3、作者:廣仔,一介商人,業餘寫手,喜歡閱讀、思考、寫作、游天下。明天會分享什麼故事呢?我自己也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