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牛業創始人李和的新課題:盤活滿目蒼夷的「爛攤子」​

隨著內蒙古科爾沁牛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爾沁牛業」)控制權之爭局勢逐漸明朗,即將重新執掌公司經營管理的董事長(兼創始人)李和,面對的卻是一個「爛攤子」:工人離職、生產暫停、庫存清空、萬頭牛養殖廠空空蕩蕩、部分地區產品斷供。儘管目前李和已經找到相應的資源和辦法來解決公司面臨的困境,但看到企業目前的情況,也難免會感到痛心。

深圳一些超市裡,已經沒法及時供應科爾沁牛業的產品。昔日佔領牛肉貨架「一哥」地位的「科爾沁」只有牛骨、牛肚等邊緣產品在售,售貨員表示「科爾沁」牛肉不定期斷貨已久,尤其是近半年,斷貨經常發生。貨架上,科爾沁牛肉麵臨澳大利亞進口牛肉和河南等地的國產牛肉雙面夾擊。

不僅如此,部分尚未離職的管理人員還通知經銷商、零售商停止供貨,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

(未離職高管以子公司名義發文給客戶,影響企業正常訂單交貨。)

1997年開始,「好牧場自然好牛肉」 的口號響徹國內外,南及深圳,東至上海,西達新疆,2018年實現銷售額30多億,如今現狀卻是「人去、牛空、車間閑」,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權力交接的隱患

十年前,李和決定退出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完全放權給公司總經理王征濤。

「我是從政府外貿部門出來的,早年跟外國人打交道,看到歐洲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一直想把職業經理人制度引入到科爾沁,這樣分工明確,但我也看到很多中國企業職業經理人不成功案例,很大因素是早期打江山的是一幫本土兄弟,請過來的外來職業經理人難以融入,因此,我就想做個好老闆,建立一個可以支撐企業長久發展的職業經理人管理制度。」 李和後來回憶說。

在這種理念驅使下,他請來了早年在伊利集團戰略部的王征濤擔任科爾沁牛業總經理,公司核心業務逐步轉移到由王征濤組建的職業經理團隊。

「期間,為了落地職業經理人制度,避免大家對王征濤等職業經理人團隊的意見反映到我這裡來,干擾我的思維和判斷,我有很多時間特意呆在北京分公司這邊,」李和介紹說,「我的想法就是要真的放權,讓職業經理人放手一干,往往民營企業的發展因為老闆不放心不放權,讓職業經理人在企業發揮不了價值,外來的和尚念不了經,而我想做個表率。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科爾沁牛業已經建立了集種植、養殖、屠宰、加工、物流與營銷全產業鏈的牛肉第一品牌,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使科爾沁牛肉在2018年站上行業風口,當年該公司銷售額30多億元,凈利潤接近1.5個億。

此後兩年,因為非洲豬瘟事件,牛肉行業迎來了歷史性機遇,而科爾沁牛業的高光時刻卻停留在2018年。

錯失的兩年黃金期

在全面移交經營管理權後,李和主要負責企業的戰略及融資,王征濤則負責企業日常的全面經營管理。

此前,李和曾對產業發展趨勢、市場消費趨勢和企業發展戰略做了通盤規劃,包括發展電子商務,建立終端零售網路、加強半成品和熟食產品的開發等。

然而,王征濤在企業經營上的一系列操作讓李和感到震驚。「王征濤完全沒有按照我的戰略設想去推進企業發展,」李和說,為了追求短期利潤,王征濤持續變賣資產迅速套現吃老本。

2019到2020年,由於豬肉價格瘋漲,牛肉價格和活牛價格也水漲船高,王征濤擯棄了科爾沁牛業過往精耕細作的風格,先後開始買賣豬肉、牛肉和肉牛。

那時候賣豬肉賺錢快啊,牛價也經常跳漲,很多做食肉生意的人都沉浸在掙快錢的狂歡中,沒興趣慢慢養牛、屠宰、再加工包裝出去賣。」科爾沁牛業生產部的人回憶說。

「他甚至賣掉了公司大量的草料和養殖牛,這是科爾沁的根基啊!」李和痛心疾首地回憶到。

經過管理團隊一系列折騰之後,科爾沁牛業目前的狀況已不容樂觀。

科爾沁牛業的「爛攤子」

用「滿目瘡痍」這四個字可以描述當下的科爾沁牛業毫不為過。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一下科爾沁牛業生產鏈條(種草、養殖、生產、商超配貨)上的最新情況,對比之前公司的繁榮景象,會讓不少關心科爾沁牛業的人感到心酸。

(曾經的種植基地、設備及作業情況)

(現在的設備及草料庫情況)

(曾經的養殖廠)

(現在的養殖廠)

(曾經的生產情況)

(現在的生產情況)

(曾經的商超和大賣場產品陳列)

(現在的庫存)

1997年開始,曾經以一句 「好牧場自然好牛肉」 口號馳名國內外的草原牛肉品牌科爾沁牛業,如今面臨的局面是「人去、牛空、車間閑「。

高峰時期,科爾沁牛業員工數量一度高達2279人,目前僅有1077人在崗;年度銷售額最高時期也曾達到31.6億元,而2020年僅有12億元。

毀樹容易種樹難。

經歷24年,科爾沁牛業構建起來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的肉牛產業鏈陷入當前局面,無論創始人、管理團隊、員工、股東、金融機構還是地方政府,沒有任何人是贏家。

儘管科爾沁牛業目前面臨困難不少,但公司品牌知名度、市場影響力和消費者口碑還在,只要董事長李和及其團隊適當調整後,還是有望在龐大的中國牛肉市場裡面,進一步攻城掠地。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牛肉產量保持平穩態勢增長。2019年我國牛肉產量為667萬噸,同比增長3.56%。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我國牛肉人均消費量呈現逐年上升態勢,但人均消費量目前也只有5.95公斤,與海外發達國家的人均牛肉消費量還存在不小的距離。以美國市場為例,2019年美國人均牛肉消費量為57.3磅,約合25.78公斤。國內牛肉市場仍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

隨著李和回歸,科爾沁牛業如何在中國牛肉市場上進一步開拓,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相關閱讀:

科爾沁牛業危機終極揭秘!公司起訴王征濤、金天日等人法院已受理

科爾沁牛業李和致全體員工書:冬天已到尾聲,春天很快來臨

科爾沁牛業走訪手記:金融真的是在支持實體經濟嗎?

外資股東代表金天日、金剛、劉芳掏空科爾沁牛業內幕大曝光

資本大戲:某外資股東攜手職業經理人,竊取並掏空科爾沁牛業?

科爾沁牛業資本大戲:二審判決後,外資股東和職業經理人拒絕交接

科爾沁牛業創始人李和的控訴:引狼入室,公司陷入流動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