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江蘇省各個城市經濟發展和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蘇州市、南京市、常州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江蘇省的鎮江市。鎮江市屬於江蘇省的重要城市,位於蘇南地區,鎮江市擁有300多萬人,合計下轄了6個區縣。那麼,鎮江市6個區縣的區劃格局,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江蘇省的具體情況。江蘇省是我國的經濟大省、糧食大省、人口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統計的數據,江蘇省的總人口達到了8400多萬人。在全國各個省份中,這樣的人口基數是非常高的。我國各個省份中,只有5個省的人口在8000萬以上。2021年,江蘇省的GDP總量排名全國第2位,達到了11.6萬億,這是非常不錯的水平。
從GDP總量來說,江蘇省甚至超過了世界上的部分中等發達國家。從人均經濟來說,江蘇省也是非常強的。目前,江蘇省下轄了13個地級市,俗稱為「十三太保。」分別是: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南通市、常州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鹽城市、淮安市、徐州市、宿遷市、連雲港市。其中,南京市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同時也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從區域來說,江蘇省由蘇北、蘇南、蘇中等部隊組成。蘇南地區屬於標準的江南文化,在飲食、口音、風俗、建築風格等諸多方面,擁有非常明顯的特點,例如口味偏甜、崑曲、園林等等,非常有特點。蘇北地區包括了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等地,很多方面更加接近於北方。例如徐州的飲食、口音等方面,非常接近中原和齊魯。
作者的一位朋友是徐州姑娘,非常能吃辣。說方言的時候,非常接近山東魯南口音。至於蘇中地區,則是標準的江淮文化,江淮文化在各個方面,堪稱自成一派。鎮江市是江蘇省13個城市之一,位於蘇南地區,與南京、常州相鄰。2021年,鎮江市的總人口320多萬人。2021年,鎮江市的GDP總量達到了4700多億。從人均經濟來說,鎮江市達到了非常不錯的水平。
鎮江市下轄了3個區、3個縣級市,分別是: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丹陽市、句容市、揚中市,合計6個區縣。近年來,鎮江市與南京市的互動性非常強,承接了很多產業。那麼,鎮江市合計6個區縣的區劃格局,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鎮江歷史悠久,擁有一系列的名字,例如京口、丹徒等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鎮江屬於南方政權的戰略要地。一方面是徵集部隊的重地,另一方面又是扼守建鄴的屏障和咽喉。眾所周知,我國行省制度起源於元朝,歷經元明清三朝幾百年時間的調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內陸各省的基本框架格局。在江蘇省內,形成了8個府、3個直隸州、1個直隸廳的區劃格局。
分別是:江寧府、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淮安府、揚州府、徐州府、太倉州、海州、通州、海門廳。其中,鎮江府下轄了4個縣、1個散廳,分別是: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溧陽縣、太平廳。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時期。江蘇省經濟發達,地理位置重要,各地軍閥相互爭奪、進攻,對江蘇各地經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再加上一系列的自然災害,百姓們的日子很苦。1928年,當時的政權遷都南京。由於南京地位的上升,江蘇省需要一個新的省會。同時,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江蘇的新省會不能距離都城太遠。因此,經過反覆考慮以後,1928年,江蘇省的省會遷移到了鎮江。
一轉眼到了建國之初,隨著大規模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發展經濟、恢復秩序的階段。出於實際管理的需要,江蘇省被臨時分為了蘇南行署區、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駐地在無錫,蘇北行署區駐地在泰州。行署區對標了各個省份,除了上述兩個行署區,建國初期,我國還組建了川北、川南、旅大、陝北、陝南等一系列行署區。
過分複雜的區劃格局,並不利於經濟發展。1952年,蘇北、蘇南行署區被合併,重新組建了江蘇省。隨後,江蘇省各地陸續組建了各個地級市、專區。鎮江專區組建之初,管轄了1個縣級市、10個縣,分別是:鎮江縣級市、丹徒縣、揚中縣、丹陽縣、江寧縣、句容縣、溧水縣、武進縣、溧陽縣、金壇縣、高淳縣。
換而言之,當時的鎮江專區,管理範圍相當於現在的鎮江、常州兩個地級市和南京市的部分區域。1956年,鎮江專區的武進縣,劃入了蘇州專區管理。與此同時,蘇州專區的宜興縣,劃入鎮江專區管理。相當於雙方換地,鎮江專區仍然下轄了1個縣級市、10個縣。1958年,在江蘇省新一輪的區劃調整中,鎮江專區更名為常州專區。
同一年,蘇州專區的武進縣,重新劃入了常州專區管理,合計下轄了1個縣級市、11個縣。1961年,常州專區重新更名為鎮江專區。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更名為地區,鎮江專區更名為鎮江地區,管轄的區劃格局不變。在鎮江地區旁邊,南京市的管轄範圍很有限。為了擴大南京市的管理面積和綜合實力,1971年,鎮江地區的江寧縣,劃入了南京市管理。
鎮江地區的區劃,調整為1個縣級市、10個縣。70年代末期,我國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為了適應發展的需要,各省下轄的各個地區,陸續進行了區劃調整。江蘇省屬於東南沿海省份,反應速度非常快。1983年,1983年,鎮江地區被撤銷,組建了鎮江地級市。原來的鎮江縣級市被撤銷,組建了城區、郊區。外圍的10個縣中,丹徒縣、丹陽縣、揚中縣、句容縣,劃入了鎮江市管理。
其他6個縣,劃入了南京市、常州市等城市管理。此時,鎮江市下轄了2個區、4個縣,合計6個區縣。1984年,鎮江市的城區、郊區,更名為京口區、潤州區。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鎮江市各地的持續發展,下轄的丹陽縣、揚中縣、句容縣被陸續撤銷,組建了丹陽縣級市、揚中縣級市、句容縣級市。鎮江市下轄了2個區、3個縣級市、1個縣,仍然是6個區縣。
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鎮江市的持續發展,城區面積逐步擴大,城市人口進一步增加。2002年,鎮江市的丹徒縣被撤銷,組建了丹徒區。截止這個時候,鎮江市3個區、3個縣級市的區劃格局,已經徹底形成。
當然,出於發展經濟的需要,進入21世紀以後,鎮江市陸續組建了經開區、高新區、鎮江新區等幾個新區。不過,這幾個新區屬於功能區,情況特殊,一般不會計算在內。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