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6個省份,自然對應6個省會城市。
在我國東部沿海,省會城市並不一定就是經濟最強、規模最大的城市。但是在中部地區就不同了,基本都是一城獨大,而這個城,當然就是省會城市。
如果要對這6個城市排序,不同的參考指標,可能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比如以2021年的GDP為例,排位是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太原。其中武漢、長沙、鄭州和合肥,是超過萬億的,而太原連50強都未進入。
既然是城市,城市規模自然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指標。但是城市規模也有很多的參數,比如建成區面積、城區人口等。
國家對於城市體系,參考的標準只有城區人口,所以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指標。
近日國家根據七普人口數據,得出了中部6個省會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分別是:
1、武漢,城區人口995人;
2、長沙,城區人口554萬人;
3、鄭州、城區人口534萬人;
4、太原,城區人口405萬人;
5、合肥,城區人口377萬人;
6、南昌,城區人口334萬人。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中部現在共有3個特大城市、3個Ⅰ型大城市。城市的規模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些城市當然有進一步晉級的可能性。
1市晉級為超大城市:武漢。七普人口普查數據,截止時間是2020年11月初,距今已經有1年多的時間了,很多城市的規模已經發生了變化。
就拿武漢來說,公布的城區人口已經達到995萬人,是特大城市中的規模最大的,而且距離超大城市門檻只剩一步之遙。
2021年,根據人口抽樣數據,武漢市的人口增量超過120萬,是全國人口增加最快的城市。如此高的增速肯定不是常態,還是人口的迴流。
按照這個增速,武漢在2021年已經躋身超大城市行列,這個湖北已經在今年初官宣了。只不過國家公布的數據,還是以人口普查為依據。
其實武漢躋身超大城市,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武漢一直都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
除了武漢,長沙和鄭州也是特大城市,有希望晉級超大城市嗎?從體量上看,長沙和鄭州的城區人口幾乎只有武漢的一半。
那麼這2個城市想要晉級超大城市,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再擴大一倍,短期內來看,肯定是希望不大的。
2市有望升格為特大城市:太原和合肥。太原的GDP在中部6個省會城市中是最低的,但是城市規模卻排在第4位,這應該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根據國家公布的資料,太原的城區人口為405萬,僅次於前面3個特大城市。
太原在歷史上就是山西的中心,全市共轄6市轄區、3縣、1縣級市,七普常住人口總量為530.4萬人。這跟中部一些省會城市,動輒人口過千萬相比,太原的體量確實不大。
但是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太原的GDP總量雖然不高,但是人均GDP卻不差。
總人口只有530萬,城區人口就超過400萬,太原還是一個城市化率非常高的城市。太原共有6個市轄市區,其中小店區的人口135.72 萬人,是山西人口最多的縣級政區。
近十年來,太原新增人口110.247萬人,這個人口增量在南方城市或許不太出彩,但是在北方省份中,的確算是人口增量非常大的城市。
說明這幾年,太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人口的吸引力逐漸增強。或許這就是太原之所以GDP不高,但是城區人口很多的根本原因吧!
太原距離特大城市,還有約100萬人,按照太原的人口增速,預計10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升格為特大城市。
在中部的省會城市中,合肥絕對算是一匹黑馬。合肥原本在省會城市中寂寂無名嗎,這幾年經濟飛速發展,進入萬億俱樂部的行列。
合肥的城區人口是一個謎,存在多種版本,但是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確實只有377萬人,在中部省會城市中排名比較靠後。
其實這跟合肥市轄區數量偏少有關,周圍的縣市已經融合進主城區,但是卻不能算城區人口。
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撤縣撤區。國家現在雖然嚴控,但是合肥的情況比較特殊。如果可以把肥東、肥西改成區,相信合肥很快就可以升格為特大城市了。
最後還剩下一個南昌市,按城市規模在中部6個省會城市中墊底,由於距離特大城市門檻略遠,短期內升格的希望肯定是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