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越上課越焦慮?越學習越無知?

2022年10月15日18:28:18 資訊 1524

作者:水木然

本文選自水木然新書《人間清醒》


這幾年生意沒那麼好做了,很多老闆馬不停蹄地去外面學習,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去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但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是:


凡是企圖通過培訓實現轉型升級的企業,都加速倒下了。


很多企業家認為自己是在學習,其實是得了一種「學習病」。他們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每天都很焦慮,就去參加各種學習,生怕自己落伍了,然後吸收了各種各樣的理論,結果最後完全摸不著北了。


什麼股權架構,什麼管理組織,什麼精細管理等等,這些培訓機構存在的價值其實就是加速企業的倒下,並且趁它們倒下之前再割一把韭菜。


1


首先來思考一個問題:


培訓教育,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去一個場合,充斥著令人激動的音樂和燈光,學員們個個手舞足蹈,嘴裡喊著同樣的口號,做著同樣的動作,這些人都是身體上的狂歡,大腦早就停止了思考,被操控,這就是培訓。


如果你去一個場合,裡面特別安靜,除了對話之外再也沒有其它聲音,人們個個都很安靜,表情各異,這些人外表雖然冷靜,但是大腦都在高速運轉,每個人都在找自己的答案。這就是教育。


培訓的本質,就是用肢體上的狂歡去代替大腦的懶惰。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一切都停止下來給大腦思考的空間。


我發現了一條捷徑,趕緊跟我走。這是培訓。


人生沒有捷徑,只能好好做自己。這是教育。


我很牛逼,你們都要來聽我的課,最好你們從此什麼都不用幹了,都去賣我的課,我給你們很高的提成,這就是培訓。


我們一起來學習,共同進步,然後大家回去後都能比之前做得更好,今後可以偶爾再來這裡看看,這是教育。


為什麼很多人越上課越焦慮?越學習越無知? - 天天要聞

掌聲在哪裡?聽懂的,掌聲!這是培訓。


大家各自安靜思考,各自尋找自己的答案。這是教育。


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往前沖!這是培訓。


沒有深度思考,所有的的努力都是無效的。這是教育。


培訓,是通過各自干擾,不讓大家思考。


教育,是通過各自幫助,啟發大家思考。


培訓,讓人盲從,成為別人的工具;


教育,讓人思考,成為自己的主人。

為什麼很多人越上課越焦慮?越學習越無知? - 天天要聞

2


再思考一個問題:雞湯哲學有什麼區別?


舉個例子:


如果一個人說:無論你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背叛,這個世界總有一天會加倍補償給你的,這話就是雞湯。


而如果有人說,一個人的成就,是由出身環境、資源條件、性格天賦、認知層次、時代特性等各種因素共同決定的,這就是哲學。


雞湯的套路就是「情緒安慰」,因為很多人在現實中已經是千瘡百孔了,但又無力改變命運,還不願意去主動學習和思考,於是特別需要找到一種心靈寄託,撫慰自己脆弱的內心。


而哲學不一樣,它往往「枯燥乏味」,但是卻會從多角度、各方位考慮問題,讓你更加清楚地看懂這個世界,如果你想改變,就得刻苦和努力,但是因為這個過程太艱辛,真相也太殘忍,很多人不敢去面對,乾脆就知難而退了。


哲學是看到真實的世界,而雞湯是一種泡沫和幻想。這就是為什麼雞湯容易受歡迎,哲學變得小眾的原因。


為什麼很多人越上課越焦慮?越學習越無知? - 天天要聞


3


培訓和教育的區別,就像雞湯和哲學的區別。


同樣的邏輯,這也是短視頻讀書的區別。


我辛辛苦苦寫一篇文章,既需要時間還需要思考,基本上每篇只能獲得500塊的打賞收入。


而做一場直播,即不需要埋頭去寫,也不需要那麼深度是去思考,就跟大家聊聊天,撩一下大家的情緒,就可以有2萬塊的收入,這是40倍的差距。


這就是為什麼寫作的事情越來越沒有人干,而短視頻和直播的從業者卻越來越火的原因。


再舉個例子,看完一本書才能喜歡上一位作家,但只要看一段十秒的視頻就會喜歡上一個小姐姐。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幾乎沒有好的作家,卻有一大堆拍視頻的小姐姐。


在短視頻時代,踏實做思想內容都會被餓死,而撩動大家情緒都會大發橫財。同樣的邏輯,這也是為什麼搞科研的永遠搞不過玩娛樂的原因。


在很多直播間,那些善於煽情的網紅都是在不斷通過的調動大家的情緒,吸引著一群又一群的烏合之眾,不斷地去打賞/購物。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喝心靈雞湯呢?


一語道破天機: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吃不到雞肉。


絕大多數人在現實中早已是千瘡百孔,但又無力改變,或者說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改變現狀,就開始尋找心靈寄託。


她們既然吃不到雞肉,就只能去喝雞湯了。既然現實中一塌糊塗,就轉而去心靈雞湯中尋找安慰。


這就是人性的補償原理,當人在一方面無法獲得滿足感的時候,只能去另外一種東西里去補償回來。

為什麼很多人越上課越焦慮?越學習越無知? - 天天要聞

4


那些洗腦的培訓的機構,最擅長的就是「灌輸雞湯」的能力,它們擅長通過影音/燈光/聲效/演講/案例等綜合手段,組建一個夢幻的場景,這個場讓你陶醉,讓你喪失獨立思考能力,然後跟著他們的思路走,認為自己馬上可以一夜暴富,然後在全場情緒最高潮的那一刻,他們會讓你刷卡付錢。


表面上看,很多參加培訓的人都是去學習的,其實90%的人都是病急亂投醫的,他們目的不是學習,而是偷懶,是想花錢買捷徑,最好能弄到一把萬能鑰匙。然後躺著不動,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而這些培訓大師善於搜集各種信息,再編織成新鮮的概念,然後包裝成各種新奇的理論,宣稱找到了商業的捷徑或訣竅,可以幫我們繞開彎路,讓很多人趨之若鶩,這是典型的繳智商稅。


舉個例子:在你聽課的時候,他們還會告訴你:你只要給我100塊,我就教你馬上能賺1000塊的方法,你願不願意?


絕大多數人都會願意,因為馬上就能賺錢,這是多麼落地的方案,我當然需要啊,然後當你把100塊交給他的時候,他會告訴你:馬上去找10個像你一樣的傻瓜。


看似如此合理,卻又如此荒唐,這就是很多培訓機構的本質,早已用上了傳銷的邏輯。


為什麼很多人越上課越焦慮?越學習越無知? - 天天要聞


世界上所有成功的背後都有運氣成分,而一次偶爾的成功卻可以包裝成各種傳奇故事不斷地販賣。當一個人成功了,他說的一切都是對的,於是無數人過來充當信徒,追捧著他傳授方法。


越是能讓大眾產生幻想的傳奇,越容易讓大眾瘋狂和著迷。而真相往往太普通了,大家根本對此毫無興趣,一直充耳不聞。絕大部分人追求的並不是真理,而是各種情緒安慰,各種心靈雞湯,各種被編織的哄騙。


他們只想儘快找到「捷徑」和「訣竅」,如果你告訴他成功上沒有捷徑,他們馬上就火了,明明別人可以靠捷徑成功的,你竟然毀滅我的希望,然後罵你沒水平。


人們最想得到的,永遠不是價值,而是心理安慰;


人們最想看到的,永遠不是真相,而是希望;


財富永遠只留給配得上它的人。很多騙局的受害者,其認知往往處於最底層,他們的認知根本不足以駕馭他所佔有或繼承的財富,而中國這個社會最大的公平就在於:當一個人的認知不足以駕馭自己財富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方法收割他

人生最難得的是「人間清醒」

高手深刻又輕鬆,庸人膚淺又痛苦!

請購買水木然新書《人間清醒》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