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 文/圖)12月8日,國產首個抗新冠病毒特效藥獲國家葯監局應急批准上市。相比疫苗,新冠抗病毒特效藥更受關注。
患者所需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
一問: 新冠抗病毒特效藥效果如何
國產首個抗新冠病毒特效藥「特效」在哪裡?12月8日,國家葯監局應急批准騰盛華創醫藥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盛華創)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療法的上市申請。該療法中包含安巴韋單抗注射液(BRII-196)及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BRII-198),這兩項藥物可聯合用於治療輕型和普通型且伴有進展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風險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歲,體重≥40 kg)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
去年年初,騰盛博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盛博葯)與清華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共同成立騰盛華創,共同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藥物。「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使臨床進展高風險的新冠門診患者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80%。」騰盛華創首席執行官羅永慶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全球四大洲、六個國家的837位感染新冠病毒患者分成了使用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組、使用安慰劑(生理鹽水)組進行對照,採用隨機、雙盲對照的方式進行實驗測試。截至28天的臨床終點,治療組為零死亡,而用安慰劑組有九例死亡。在治療組,無論早期即開始接受治療(癥狀出現後5天內)還是晚期才開始接受治療(癥狀出現後6天-10天內)的受試者,住院和死亡率均顯著降低。
特效藥是如何起作用的?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內,與人體細胞結合併大量複製,感染人體其他正常細胞。中和抗體療法則是將藥物注射進人體內,模仿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與新冠病毒結合,從而使病毒失去與人體細胞結合的能力。
抗體藥物已經成功應用於治療艾滋病、埃博拉等疾病。羅永慶表示,這次選用的抗體是從康復病人的血清裡面分離出來的,在結合能力、抗病毒能力方面表現最強的兩個抗體。同時,這兩個抗體結合病毒刺突糖蛋白的表位不一樣,能夠避免潛在未來可能產生的耐葯,即病毒的突變產生的逃逸,不容易產生耐藥性。用生物工程學的辦法對這一對抗體進行基因工程改造,使其半衰期更長。通常,人體產生的抗體的半衰期約為21天,經過改造後半衰期可長達76天。這也就意味著抗體在血液里保留的時間、有效濃度更長。
「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的血葯濃度能抑制90%病毒生長的300倍,即注射9個月後,仍能抑制90%病毒生長的40倍。保護人體的時間長達9個月、甚至12個月。」羅永慶說。
二問:「奧密克戎」出現後 特效藥還起作用嗎
在實驗測試中,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療法的安全記錄為零死亡,但是患者在使用後是否有副作用?騰盛華創首席醫學官張嶢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實驗測試過程中,三級以上不良反應總體發生率為3.8%。出現最多的嚴重不良反應是患者新冠病毒相關性的肺炎加重。事實上,在實驗測試過程中採用了隨機雙盲形式,因此受試者並不知道注射的是什麼,而注射生理鹽水的患者報告不良反應要比用藥患者還多。據此,我們認為抗體使用是十分安全的。」
羅永慶表示,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使臨床進展高風險的新冠門診患者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80%。
值得關注的是,中和抗體或更易受病毒變異的影響。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後史瑞認為,防止因病毒突變導致中和抗體藥物失效是新冠抗病毒特效藥臨床前開發的難點。中和抗體藥物大多作用的位點較單一(多為病毒表面的S蛋白的受體結合域),如果病毒在傳代過程中,受體結合域的關鍵氨基酸位點發生突變,中和抗體藥物可能面臨失效。
國產首個抗新冠病毒特效藥獲批前,新冠「超級」變異株「奧密克戎」剛剛被發現。研究已經表明,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對「阿爾法」「貝塔」「伽馬」「伊普西龍」「德爾塔」「德爾塔+」「拉姆達」以及「繆」等病毒變異株有效,那麼對「奧密克戎」是否有效?
羅永慶表示:「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在今年1月到7月進行臨床試驗時,正是變異株全球普遍大流行的時候。從最早的『阿爾法』『貝塔』到『德爾塔』等病毒變異株,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都可以保持活性。目前我們在全球有四個實驗室正在進行實驗,鑒定奧密克戎是否對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有影響,未來兩周左右就能看到結果,我對藥物的有效性是有信心的。」
三問:特效藥未來會成為「天價葯」嗎
騰盛博葯首席首席財務官李安康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目前一名患者所需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在美國的定價是2100美元,包括兩隻50毫升的安巴韋單抗和兩隻50毫升的羅米司韋單抗。使用的劑量是「1克+1克」,是根據藥物在體內分布的濃度去推算出一個足夠對病毒產生攻擊力的劑量。
冷鏈運輸、生產技術、使用成本……價格貴會成為國產首個抗新冠病毒特效藥問世後的一大「標籤」嗎?以美國禮來公司的新冠單克隆抗體Bamlanivimab為例,禮來首席執行官曾公開表示, Bamlanivimab單葯的定價在發達國家將為每瓶每療程1250美元,將根據國家的支付能力採取分級定價模式。
李安康表示:「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在中國市場的定價還未最終確定,一直在和國家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和交流,後續的定價會根據政府訂單量、藥物供應量,進一步研究後決定。另外,按照目前的需求,藥品產能供應是足夠的。目前我們把藥品的生產委託給了葯明生物,葯明生物在全球排名前三,擁有巨大的產能,所以我們並不擔心產能。未來當生產規模擴大時,成本是會降低的。如果未來生產量增多,藥品價格應該還有進一步降低的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有了新冠特效藥,疫苗仍不可或缺。羅永慶表示,新冠疫苗是主動免疫,但有的人可能接種疫苗後產生抗體水平不同。新冠特效藥的治療與新冠疫苗互為補充。另外,在預防方面,新冠特效藥或更適用於那些接種疫苗後抗體水平仍然較低的人群,以及一些癌症、高血壓等疾病人群和免疫力較低人群。
「在新冠病毒的預防方面,中和抗體藥物只能是疫苗的補充。因為即使是大規模生產,中和抗體藥物的成本也不可能比疫苗更低。因此對於大規模的預防,首選還是疫苗。」李安康說。
新聞延伸:
新冠特效藥背後有近千億元的市場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新冠中和抗體藥物的商業化市場空間可以達到69億美元-1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8億元-949億元)。相關數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217個針對新冠病毒的治療性抗體項目進入開發階段,其中三組抗體療法已被授予緊急授權使用,用於治療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79個抗體項目正在臨床試驗中(Ⅰ/Ⅱ/Ⅲ 期);66個抗體項目處於早期發現階段,其中60個抗體項目處於臨床前階段;至少29個國家和291家公司/機構正在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療法。
截至目前,在新冠病毒特效藥這一賽道上,禮來、再生元、葛蘭素史克的新冠中和抗體療法均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的緊急使用授權。根據財報,今年第三季度,再生元新冠抗體藥物的銷售額為8.04億美元;禮來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完成約20萬劑新冠中和抗體藥物運輸,剩餘用藥會在第四季度運輸完成。這一交易在今年下半年帶來大約3.3億美元的收入。既禮來、再生元、葛蘭素史克之後,騰盛博葯也向美國FDA遞交了緊急使用授權申請。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再生元曾於今年11月底表示,經過初步測試,其中和抗體組合療法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失去效力。禮來此前也表示,公司正在測試對中和抗體療法對新變異株的效果,但不會推測最終結果。
今年9月,騰盛博葯也公布將投入1億美元推進藥品商業化。李安康坦言,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是公司第一個進入商業化的產品,一定會給公司帶來進一步的現金流支持,也能給公司的後續研發和其他產品線的開發帶來更好的支持。目前,公司在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上的研發投入非常多,後續投入也在增加,至於在該項藥物上,公司何時能盈利則還要看未來市場的發展。
「我們正在與相關單位積極地進行討論,希望能夠儘快將藥品用到病人身上。在遞交申請之前,我們已經捐贈了大量的藥物用於患者治療。上市以後,我們將以商業化的方式繼續為患者帶來獲益,也非常希望能夠加快這項進程。」羅永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