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關於林徽因的書籍,多數是把民國時期的才子佳人故事及詩情畫意的作品解讀融於一體來詮釋這個人物,不屬於真正的傳記。甚至有人把「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作為主基調拿來渲染她的愛情,流於表面。林杉寫的這本《林徽因傳》是我所讀眾多介紹林徽因的書籍中最好的,有嚴密的時間線,有嚴密的考證和查驗,有嚴密的人物關係圈子和比較真實的生活軌跡及歷史真相,並且作者對林徽因的執著研究,經歷時間長河又增刪修訂此書,力圖呈現最完美的效果,這種認真的追求,令人信服這本書的含金量,它呈現了最豐富、最真實的林徽因。
我初識林徽因,不是徐志摩,而是那首詩《人間四月天》,「我說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里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娉婷,你是……」這首詩,寫得溫暖動人,把四月春天和心中佳人融於精靈般的詩句中,她的才情,幾乎要高於徐志摩了。「第一才女」的美譽真不是蓋的,而她的世界更是繁華無比,16歲左右跟隨父親周遊列國,學識和見識無人能及,更何況其父親周圍的文化圈名人繁星點點,這對林徽因開闊人生起到了點亮星辰般的影響。人們只知道她美若仙子,風姿卓約,才情迸發……連梁啟超見第一眼就動了心思,要把她納入梁家成為兒媳婦,真真是好眼光。
其實讀這一段的時候,我感嘆了一番命運。林徽因的家世非凡吧,在老北京有三進的老宅,她和母親住在第三進裡面。她的父親原是以世界政治圈謀生的,早些年就全世界出差,跟林徽因團聚的時間很少。但是她父親後來決定帶著少年林徽因周遊列國,經增長她的見識,於是她們在英國住了一年,初到英國就被父親帶著去了幾個國家遊玩,期間更是經常去一些別的國家周遊。並且那時候的許多文化名人及留學生,都是她家座上客,大家經常來她家喝下午茶……其父親的人生已經奢侈至極。那是一種什麼工作?可以一邊拿工資,一邊周遊列國?可以一邊周旋政治與文化名人圈,一邊喝著詩意的下午茶,闊談詩情畫意的文化圈,往來都是名流,且思想和學識都是金字塔頂端的人,已然人生羸家了。
我之所以感嘆,是因為我不僅沒有出國機會,甚至連中國的各個大城市,都不能放鬆地走一圈。至今為止,我還沒去過北京。就算廣州和上海,也是驚鴻一瞥,匆匆告別。去廣州是因為剛畢業的時候被一個老鄉騙到彬州傳銷,我觀察幾天溜了,到東莞投奔一個親戚進了廠,沒幹一個月被辭退了,於是坐車去杭州,途經廣州火車站短暫停留就走了;去上海更瘋狂,住了一夜酒店,在夜色中看了幾眼東方明珠和黃浦江,走了一趟南京路,因春節期間店鋪都是關門的。我是多麼想要有時間,有經濟實力,可以在這些大城市裡住上一年半載。比起林徽因和她父親在各種國家的短暫居住,我於是覺得極其奢侈,於是引她們為「人生羸家」了。
脫口秀中有選手發出靈魂拷問:沒有錢,沒有事業,還沒有時間,你是怎麼做到的?分明就是拷問的我啊。時間都去哪了,都是拿去奔波生計了。這就是底層人物命運的寫真。
林徽因出道即巔峰。因徐志摩的引薦,她成了詩人泰戈爾的陪訪接待首選。彼時她跟徐志摩已經分別很久,回到了好朋友的關係上,且她已跟梁思成訂婚。那時候的她,走到哪裡都是最耀眼的那一個,明艷才情,令人驚羨不已。我們都知道梁思成是偉大的建築家,其實他學建築,也是因為林徽因。因為林徽因是學美術的,因游列了很多偉大的世界建築準備學建築,於是梁思成也決定學建築,他們一起出國去名校讀建築去了,故事就是這樣開啟的。她就是這樣的林徽因啊,她在建築方面給予梁思成的輔助作用,不用言說。曾經讀過一些書籍,很多時候,林徽因都是陪著梁思成去調研經典瀕危的建築的,對豐富建築研究和學術上,兩人是優秀的同路人。
青年時代的林徽因,足跡踏遍歐美,成為我國第一代女建築學家。她是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她一生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散文、小說和戲劇作品,是現代文學史上獨領風騷的巾幗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