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於健康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主要表現為生活有規律,沒有不良嗜好,合理膳食,適量運動,不吸煙、不酗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講究個人衛生,保持環境衛生等。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念,增強健康意識主動學習健康知識與技能,養成健康行為,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2. 什麼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是哪一天?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是2007年由國家衛健委(原衛生部)疾控局、全國愛衛辦和中國疾控中心共同發起的,是為應對慢性病患病率不斷上升的趨勢,在全人群中開展的全民健康促進行動,並將每年的9月1日設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第一階段行動內容為「健康一二一」行動,即「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第二階段行動是以「三減三健」專項行動為主要內容。
3. 「三減三健」專項行動是指什麼?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第二階段是由國家衛健委、國家體育總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共同發起的,並針對目前慢性病主要危險因素和健康問題,提出了「三減三健」專項行動,其中「三減」是指減鹽、減油、減糖;「三健」是指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
4. 長期食鹽攝入過多有哪些健康危害?
食鹽攝入過多可使血壓升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並可促進食慾、損傷胃粘膜、加快鈣質流失,增加超重肥胖、胃病和骨質疏鬆症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5. 食鹽每日推薦攝入量是多少?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倡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於5克。
對於兒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日食鹽攝入量2-3歲幼兒不超過2克,4-6歲幼兒不超過3克,7-10歲兒童不超過4克。
6. 食鹽中哪種元素會導致血壓升高?
食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NaCl),對健康造成影響的主要是鈉鹽,人群中鈉鹽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呈正相關。
7. 我國居民膳食鈉最主要來源是什麼?
由於傳統的飲食習慣,我國居民膳食鈉攝入量主要來源是食鹽,約佔70%,醬油和其他調味品中鈉約佔10%;約10%的鈉是天然食品本身含有的。
8. 「隱形鹽」含量較高的食品有哪些?
食物中鹽的含量跟鹹味並不成正比,烹調食物時加糖會掩蓋鹹味,所以不能僅憑品嘗來判斷食鹽是否過量。許多加工食品雖然吃起來沒有鹹味,但在加工過程中都添加了食鹽,如調味品(番茄醬、果醬)、方便食品(如速食麵、速凍食品、麵條、麵包、餅乾等)、零食(如五香瓜子、話梅、果脯、薯條等)和加工食品(熟食肉類或午餐肉、香腸和罐頭食品)要注意少吃,選擇新鮮的肉類、海鮮和蛋類。
9. 哪類人群應謹慎食用低鈉鹽?
低鈉鹽是一種以食鹽為基礎,添加一定氯化鉀(含量約25%)的健康食鹽,有助於人體鈉鉀平衡,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低鈉鹽並非人人適合,腎功能不全者、有高鉀血症(血鉀≥5.5mmol/L)者、服用卡托普利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氯沙坦或螺內酯等保鉀類利尿劑患者需謹慎食用。
10. 食品的營養標籤上的「低鈉」或「低鹽」有什麼含義?
為引導人們減少鈉鹽攝入量,我國規定包裝食品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含鈉小於120毫克,生產企業可在標籤上聲稱該食品為「低鈉」或「低鹽」。
11.減鹽的措施有哪些?
減少鹽攝入有利於血壓控制,使用定量鹽勺、少用醬油等含鹽調味品、少吃高鹽包裝食品、學會閱讀營養成分表、外出就餐選擇低鹽菜品等措施能減少鹽的攝入量。
來源: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宣傳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