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賽季的西部迎來大變天,相較於上賽季,多支球隊出現明顯的下滑。當然我們必須承認,球隊的戰績下滑和多種因素相關。除了傷病和兼容性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原因外,陣容缺陷的影響同樣至關重要。如今的開拓者和爵士,就處於這樣的困境中。
陣容缺陷之開拓者:
波特蘭開拓者於休賽期送走了哈克利斯和阿米奴,鋒線實力大為受損。續約胡德並得到貝茲莫爾,試圖讓他們扛起球隊的鋒線重任。然而兩人從體型上來說,並不足以撐起球隊的鋒線。胡德身高203cm,但98公斤的體重太輕。貝茲莫爾更是只有196cm的身高和91公斤的體重,較之胡德的天賦更為遜色。此外,從尼克斯得到的赫佐尼亞,並不能給球隊提供實質性的支持。
鋒線在這個時代極為重要,卻成為開拓者陣容最大的弱環。所以即便他們名義上擁有「所謂的三巨頭」利拉德、麥科勒姆和懷特塞德,也沒能在當下排進西部前八。甚至在最低落的時段,他們的排名一度落到西部倒數第二。毫無疑問,鋒線缺乏強有力幫手的支持,是開拓者本賽季初段戰績掙扎的重要原因。
陣容缺陷之爵士:
爵士過去三個賽季均排名西部第五,戰績表現非常穩定。他們連年季後賽輸球的原因顯而易見,那就是在強悍的防守體系下,缺乏穩健有力的進攻。休賽期管理層痛定思痛,對球隊進行了針對性的補強。爵士送走了盧比奧和費沃斯,迎來了康利、博格達諾維奇、格林和戴維斯,力求在攻防兩端得到平衡。
然而就現在的陣容來看,爵士在中鋒輪換上的缺陷暴露無遺。原本費沃斯完美地擔當戈貝爾的替補,中鋒和大前鋒位置上遊刃有餘。如今無論是戴維斯還是格林,都無法很好地填補費沃斯的空缺,這一點在爵士與湖人的比賽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當戈貝爾下場後,球隊中鋒上的問題非常明顯,並且引發了大前鋒位置上的弱點,整個內線處於被動局面。目前爵士的排名已經掉到了西部第六,在面對強隊的時候,他們輸掉了過多的比賽。
陣容缺陷引發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之開拓者:
1.進攻端。
托利弗場均3.5分,投籃命中率為29.3%,三分球命中率為28.3%;
赫佐尼亞場均4.8分,投籃命中率為36.0%,三分球命中率為34.5%;
貝茲莫爾場均7.7分,投籃命中率為35.0%,三分球命中率為35.5%;
胡德場均11.5分,投籃命中率為50.9%,三分球命中率為49.3%。
可以看出,托利弗和赫佐尼亞在進攻端乏善可陳,得分產量和效率均不理想。31歲的貝茲莫爾尚存一戰之力,但這位老將職業生涯從來不是一個得分高效的球員,對於球隊的幫助非常有限。只有年富力強的胡德能夠兼顧產出和效率,是開拓者鋒線位置火力最強的球員。不過僅僅依靠胡德顯然是不夠的,開拓者的鋒線實力還是和其他球隊有明顯的差距。
鋒線火力和牽制力的不足使得對手可以肆無忌憚地參加後場雙槍利拉德和麥科勒姆,進而導致他們效率下滑。當利拉德和麥科勒姆將球傳給處於空位的鋒線球員,他們無法有效地命中投籃,給予對手防守策略的懲罰。這種進攻端的惡性循環不斷蔓延,對球員的自信心是極大的傷害。長此以往,開拓者的進攻體系會嚴重受限,而進攻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法寶。開拓者在防守端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劣勢,如果進攻端無法打開局面,那球隊的戰績自然無法得到保障。
2.防守端。
胡德身高203cm,體重98公斤,總體來說是一名不錯的防守者。高度和靈活性都非常出色,是球隊賴以信任的防守球員。不過胡德身材過於單薄,對抗能力有待提升,在面對身材強壯的對手時有些吃力。胡德在大部分時間內可以勝任小前鋒的防守角色,但他不適合防守大前鋒。
貝茲莫爾身高196cm,體重91公斤,在得分後衛上的防守非常出色。作為一個鋒衛搖擺人,貝茲莫爾在老鷹時期曾負責防守詹姆斯,防守端的表現贏得了球隊的認可。只是他的身高只有196cm,在防守小前鋒和大前鋒時有天然的身高和體重劣勢。他已經31歲了,在防守端的作用只會越來越小。
赫佐尼亞身高203cm,體重99公斤,同樣是個輕型防守者。過去四個賽季,他的防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斯托茨也寄予他很高的期望。然而同胡德一樣,面對強壯的小前鋒體重吃虧,面對大前鋒則身高體重均不足。
托利弗身高203cm,體重109公斤,在防守端極具能量。托利弗的優勢在於體重和力量,擅長給防守者製造身體對抗。托利弗的缺點也足夠明顯:身高太矮、速度太慢、年齡太大。
開拓者的鋒線群在天賦和能力上嚴重不足,這讓球隊的防守體系很難建立。上賽季的哈克利斯和阿米奴兼具身高和機動性,在防守端為開拓者提供了很大支持,從而讓利拉德和麥科勒姆專註於進攻端。球員個體防守能力的下滑,使得球隊防守效率低迷不起。
利拉德和麥科勒姆本就攻強守弱,以他們為建隊核心,就必須在他們周圍安排防守能力出色的球員。如今開拓者在後衛和鋒線位置上門戶打開,對手可以輕而易舉地突破防線。如果一支球隊在進攻端無法打開局面,防守端頻頻出錯,那麼輸球就不可避免了。
蝴蝶效應之爵士:
失去了費沃斯,戈貝爾在中鋒位置上缺乏可靠的替補,他的場均出場時間達到職業生涯最高的34.1分鐘。除了戈貝爾之外,爵士中鋒位置上的時間主要由艾德戴維斯和托尼布拉德利分擔。然而戴維斯和布拉德利在攻防兩端的表現,屢屢讓球隊陷入被動局面。
1.進攻端。
戴維斯身高208cm,體重102公斤,賽季至今場均1.9分4.9籃板,投籃命中率為44.4%,罰球命中率為50.0%。30歲本應該是一名球員職業生涯的巔峰期,然而戴維斯的場均得分創造了職業生涯新低。作為一個內線球員,他的投籃命中率和罰球命中率並不好,而且不具備中遠距離投射能力。爵士的進攻本就艱澀,戴維斯在這樣的體系下很難為球隊提供幫助。
布拉德利身高208cm,體重112公斤,賽季至今場均4.3分3.5籃板,投籃命中率為63.0%,罰球命中率為68.8%。相較於戴維斯,布拉德利的投籃命中率和罰球命中率要出色許多。不過布拉德利是一名吃餅型球員,個人進攻能力有待提升。他畢竟只有21歲,未來可能會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
戴維斯和布拉德利沒能達到爵士的預期,因此主教練不得不在一些時間段派上小個陣容。格林、奧尼爾、博格達諾維奇被擺在他們不熟悉的位置上,很難最大化發揮自身的價值。尤其是格林和奧尼爾,自主進攻能力並不出色,在面對更高大的防守者時舉步維艱。中鋒位置上的蝴蝶效應,使得爵士的進攻體系難以維繫,在面對湖人、快船這樣的強隊時,他們的進攻尤為艱難。
2.防守端。
防守體系固若金湯是爵士過去幾個賽季躋身西部前列的最重要原因,也是球隊引以為豪的地方。隨著盧比奧、費沃斯的離去,爵士此前成熟的防守體系被打破,本賽季球隊的防守已經不再令對手膽寒。戈貝爾缺乏可靠替補的負面影響,也在防守端蔓延。無論是戴維斯還是布拉德利,都無法達到費沃斯那樣的高度。
戴維斯身高只有208cm,更像是一個大前鋒,讓他頂在中鋒位置本就有些勉為其難。102公斤的體重,在身體對抗上更是吃虧不少,也造就了他犯規偏多的弱點。上一場與湖人的比賽,戴維斯一次次地被湖人的戴維斯和霍華德在頭上得分,卻又無能為力。布拉德利作為一名年輕有天賦的中鋒,經驗和技巧不夠豐富,糟糕的護框能力也是限制他出場時間的重要原因。
當戈貝爾坐在場下時,戴維斯或布拉德利出任中鋒時,球隊大前鋒位置上的缺陷暴露無遺。格林、奧尼爾、博格達諾維奇本身是得分後衛和小前鋒位置上的球員,不得不被推上大前鋒位置。然而無論是在大前鋒位置上的經驗,還是身高體重,都無法滿足比賽的要求和對手的策略。此時,爵士的內線完全處於被動局面,防守端要麼被強勢針對,要麼顧此失彼。
開拓者逐漸找到破解之道,爵士仍在苦苦求索
在經歷了開賽期戰績低迷後,開拓者決心對鋒線進行補強。11月20日,球隊簽下了老將安東尼,以期在進攻端得到更多支持。一心渴望回歸賽場的安東尼不辱使命,在攻防兩端給開拓者帶來很大幫助。迄今為止,安東尼出戰8場比賽,場均貢獻16.9分5.9籃板1.8助攻,投籃命中率為44.8%,三分球命中率高達38.7%。安東尼的場均得分僅次於利拉德和麥科勒姆,高居隊內第三。在為人詬病的防守端,安東尼也兢兢業業,表現極為出色。在安東尼的助力下,開拓者在西部的排名已經提升到第九,距離西部前八越來越近。
開拓者逐漸找到了破解困局的方法,而爵士則依舊深陷泥潭。當下並沒有可供球隊選擇的中鋒或者大前鋒球員,爵士只能寄希望於自身的提升。在進攻端,他們期待球隊的首發控衛康利能夠找回自信,打出高效的個人表現,並且很好地串聯全隊。只有康利打開局面,內線的壓力才會得到緩解,才能得到更多的得分機會。在防守端,戈貝爾理應更多地發揮內線大閘的作用。年輕的布拉德利應快速成長,這對於他的職業生涯來說是一次不錯的機會。而球隊在大前鋒位置上的軟肋,可以利用伸縮性防守進行包夾,儘可能弱化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
賽季還很漫長,開拓者和爵士仍然有機會扭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