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章的標題,我要解釋一下,我想說的是,內線大個子們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了。
有人可能不理解,約基奇不是剛剛拿到MVP嗎?2001年奧尼爾之後,時隔20年又一個中鋒MVP,按說內線勢頭在上升啊。
從這個角度看確實是,然而事實是,內線球員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
簡單來說,像約基奇和恩比德這種,依舊是頂級球星,絕對核心,但在他們之外,絕大多數內線很難成為隊內支柱,更多淪為藍領。
換個說法,如果給球員的綜合實力打分,兩個人分數接近,外線球員幾乎一定比內線球員更容易獲得更多球權和信任。
十幾年前是正好反過來,而在過去幾年這個趨勢十分明顯,再經過今年季後賽,可以說已經定型了。
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今年季後賽,看看內線大個子們的處境。
先說一個人,祖巴茨,他是快船隊內唯一真正的大個子。
他的定位本身就是藍領,但快船對他還是比較重視,始終給他首發,進攻端吃餅,防守端護框搶籃板,是他的工作。
然而對上獨行俠,遇到東契奇,大家應該還記得,當時真是把祖巴茨打到懷疑人生了。東契奇在場上只干一件事,放眼一看,對方皮膚偏白的大個子有沒有在場,只要他在,就找他擋拆單挑,一打一個準。
快船開局0-2落後,當時的泰倫盧可不像後來那般被歌頌,而是被罵得體無完膚,因為他執意使用祖巴茨,而不是徹底棄用。
後來他還是棄用了祖巴茨,果然起到了效果。
從這裡就能看出,為什麼泰倫盧要用祖巴茨,因為他其實相當於假首發,是純功能型球員,根本不需要考慮球權問題。
但祖巴茨的作用又是其他人沒有的,也是快船需要的。
就是這樣一個人畜無害,完全不添亂的藍領,在季後賽能被對方一個人打到被棄用,你覺得意外嗎?
只看他一個人好像也不太意外,問題就在於,這已經是普遍現象。
三屆DPOY戈貝爾,在第二輪面對快船時幾乎成了笑話,因為防不出來,被投籃大隊快船打吐,還促成了曼恩的一戰成名。
戈貝爾擅長護框,但快船不攻筐只投籃,反過來爵士也是投籃大隊,兩個隊一場都能90個三分,戈貝爾攻防作用都不大。
爵士又不能像棄用祖巴茨一樣真的棄用戈貝爾,反而更尷尬。
再說大洛佩斯,雖然雄鹿是最終的總冠軍,但大洛這一路可不好過。
從第二輪對籃網開始,東決對老鷹,總決對太陽,雄鹿一直面臨一個問題,只要大洛在場,對方外線就可以肆無忌憚地遠投,或擋拆打罰球線附近的跳投。
籃網有三巨頭,老鷹有特雷楊,太陽有保羅和布克,大家都還有一眾投手。其實看遍所有季後賽球隊,甚至沒進季後賽的球隊,很少有球隊沒有外線攻堅手,更少有球隊沒有射手。
並非偶然,幾乎是必然局面。
剛才說的三個人都是藍領(戈貝爾也是偏藍領打法), 再說說主角。
約基奇被太陽橫掃,最後被打到破防,被罰出場,實在是被保羅投急了。
因為約基奇實在防不了擋拆,上去就被艾頓空接,下去就被保羅跳投。
爵士理論上可以棄用戈貝爾,掘金無論如何不可能棄用約基奇,那就必須承擔防守端的無底洞,事實是無法承受,但也毫無辦法。
恩比德可是防守專家,但面對特雷楊的擋拆拋投,還是束手無策,情況和戈貝爾相似。
為什麼大家都有相同的遭遇?原因不難理解,現在投三分的時代,外線唱主角,內線球員很少有人握有球權,基本就是進攻端吃餅投三分,防守護框搶籃板。
大個子移動終究是慢,不可能人人都像濃眉一樣。在投三分的時代,大個子只要防不出去,防守端就會成累贅,進攻端如果地位不夠高,就可能面臨被棄用。
關鍵在於,這幾乎已經成了一種慣性思維:每當遭遇難題,第一選擇是放棄大個子。
去年季後賽湖人對火箭是特別典型的例子,湖人有雙塔,火箭超級五小。
按說高有高的好,低有低的好,籃球畢竟是大個子運動,湖人陣容容錯率應該更高,火箭才是鋌而走險。
但湖人第一場輸了之後,就徹底放棄雙塔了,根本沒想過再靠高度優勢搏一搏,直接跟你拼小陣容。
到了總決賽,被熱火拿到第二場勝利後,G6湖人果斷棄用霍華德,又打起了小陣容。
這就是聯盟所有球隊如今的常規思路,也反應了大個子們的處境。
今年季後賽之前,可能很多球迷還沒有重視這件事,或者覺得這只是偶然情況。看過今年季後賽,這幾乎已經是定型的事實了。
所以大個子們的未來在哪呢?
無非兩條路,一是重新回到內線時代,二是隨波逐流,接受命運。
重回內線時代難度很大,方法只能是出現一支內線為絕對核心的隊伍奪冠,比如掘金或76人,難度不言而喻。
類似於現在經常被提到的一個問題,「奧尼爾如果在今天的時代,能不能帶隊奪冠?」
意思是奧尼爾輕鬆碾壓禁區,形成降維打擊,進而給外線製造空間,但反過來防守端必然漏三分,相當於戰略性放棄防守,用進攻端絕對優勢去彌補。
理性思考一下,難度其實也很大。首先再出一個奧尼爾幾乎不太可能,奧尼爾也很難跟上今天的節奏,即使輕鬆打爆內線,防守端的漏洞是不是就能彌補?
畢竟三分比兩分多一分,這也是NBA進入小球三分時代的最簡單直接的原因。
三分線引入聯盟不過40年,最初大家幾乎不投三分,後來開始重視,直到今天人人都投,外加勇士奪冠開啟小球時代,都證明了這是更科學高效的籃球打法。
第二條路,或許更現實一些,未來的大個子,或許都會朝著杜蘭特、字母哥的方向發展。
從小開始,教練就不會刻意培養傳統型內線,從身體訓練到技術打法,都按照外線模式,從根源上斷絕了重型內線的誕生。
今年選秀,樂透秀只有莫布里是中鋒,看他的比賽就知道,213CM的身高,打法里有很多外線元素。
前20位選秀里還有一個申京是中鋒,他的打法算是傳統內線,但畢竟歐洲培養出來的,美國本土大個子,已經很難有這種類型了。
大個子們的未來在哪?
與其慨嘆傳統內線滅絕,不如換個角度理解:大個子們已經徹底進入了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