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喬丹帶著兩次三連冠的神話再次退役,「四大分位」科比、艾弗森、卡特和麥迪羽翼漸豐接過衣缽。世紀之交,湖人隊在奧尼爾和科比內外線搭檔下先聲奪人,開啟又一次三連冠王朝;馬刺從「雙塔」到「GDP」組合延續著如石佛一般的穩定;加內特、雷阿倫在北岸花園球館和皮爾斯成功擊敗科比帶領的宿敵湖人。
21世紀前10年,雖然沒有20世紀90年代被喬丹支配的完全統治力,但可謂同樣波瀾壯闊。這個時代的球員如何去定義歷史地位?美媒給出的一份榜單可謂頗具參考意義,現役球員中僅有1人入選,他就是勒布朗·詹姆斯,職業生涯穩定早已能夠比肩鄧肯
第十位 麥迪
高中生選秀,球風瀟洒飄逸,初入聯盟從替補打起,但就已經展現出在進攻端的天賦。單場22分,1997屆新秀單場最高紀錄,賽季場均7分雖然不耀眼,但創造了21以下球員單賽季最高命中率紀錄。兩個賽季後迎來爆發,場均15.4分6.3籃板3.3助攻,成為冉冉升起的有一顆新星。加盟魔術後,原來的雙子星組合因為希爾傷病沒能帶領魔術重返總決賽,但麥迪迎來個人數據全面提升,得分王、全明星、最佳陣容……。加盟火箭後組成「姚麥組合」,但因為傷病問題,無法複製OK組合的傳奇。
第九位 諾維斯基
小牛隊是他的起點,他的終點停在獨行俠,雖然職業生涯只有一座總冠軍,但諾維斯基用高效得分和單核帶隊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在諾維斯基帶領小牛擊敗熱火隊之前,跳投隊奪冠看似遙不可及,但諾維斯基用一次次金雞獨立跳投擊敗擁有詹姆斯、韋德和波什組成的強大熱火隊,偉大用行動證明。
第八位 納什
兩座MVP獎盃,雖然奧尼爾對於那座MVP獎盃耿耿於懷,但納什的確引領了一個時代。在勇士隊之前,納什帶領的太陽隊用七秒解決一次回合進攻。即使納什的投籃熱區早已經覆蓋球場每個角落,但他仍然用一次次傳球為隊友創造機會。斯塔德邁爾、馬里昂、希爾……都在納什的傳球中變得更好,他就是控衛的理想模板。
第七位 韋德
2003年初入聯盟,2006年三年級生韋德和奧尼爾帶著熱火邁過小牛奪冠。和同屆選秀詹姆斯、波什組成豪陣開啟三巨頭時代,關於韋德個人榮譽,因為和科比職業生涯重合而少了些許光芒,帶隊榮譽更在詹姆斯光環下略顯成色不足。但韋德定義了,193cm的喬丹是如何打球的。
第六位 艾弗森
湖人帶著橫掃西部的戰績來到總決賽,在這個舞台上他們第一次嘗到輸球的滋味,對面站著的是身高僅183cm小個子,他就是阿倫·艾弗森。艾弗森在得分方面幾乎無所不能,crossover、跳投、三分,甚至扣籃,對於節奏的把控和速度優勢,艾弗森得分如探囊取物。
第五位 加內特
森林狼時期的加內特總是伴著落寞,與之齊名的鄧肯早已經榮譽等身,而全能的加內特卻沒有足夠好的隊友。在寒冷的明尼蘇達多年苦苦堅守,在東遊波士頓後終嘗一冠。
第四位 詹姆斯
不論是21世紀前10年,還是21世紀第二個10年,詹姆斯都是這份榜單上毫無疑問的佼佼者。穩定是他的代名詞,03年初入聯盟,帶領羸弱的騎士被活塞、凱爾特人阻擋在總決賽大門外。
第三位 奧尼爾
他無疑是最具統治力的中鋒之一,甚至「之一」都可以省略。NBA為限制他在內線的作用修改規則,和科比組成的OK組合被譽為NBA歷史上最強二人組,而那時的科比並沒有達到個人最佳狀態。
第二位 鄧肯
他不苟言笑,場上看著木訥的表情里卻往往是他的睿智。很難在NBA歷史再找到這樣一位球隊基石的球員,狀元秀,職業生涯銜接幾個時代。不論是OK組合時期,還是熱火三巨頭時期,鄧肯帶領的馬刺總能夠讓對手吃盡苦頭。
第一位 科比
從OK時期的漸入佳境,到孤膽英雄模式,再得到加索爾後,帶領湖人再次三進總決賽兩度奪冠。科比是「四大分位」中職業生涯最為完美的,同時是他對於自己職業態度高要求的必然結果。帶著五座總冠軍,兩座FMVP獎盃,科比無可否認是20世紀前10年最強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