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偉大的喜劇都是悲劇,這句話放在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中是最貼切的描述。這部評分為8.3分的喜劇電影,透徹地展現清朝王朝史治上,由內而外的腐敗。讓不少人在歡笑中了解當時的社會,就在這部喜劇拍攝完成後。讓很多演員都不想與周星馳合作,《九品芝麻官》究竟有何魔力,勸退那麼多演員。
20世紀80年代的香港輝煌時刻,同樣作為這個年代的星爺,他的電影也是極受人歡迎。即便是拍攝這些無厘頭的喜劇,在周星馳的指導下,演員也是備受煎熬。1993年金超群主演的包青天,在香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這時王晶也有自己的目標,看到包青天有著可觀的收益,便籌備拍攝關於包青天的喜劇。然後就有了和周星馳合作的《九品芝麻官》,又名《白麵包青天》。這部電影是以《楊乃武與小白菜》為原型,進行大量修改的。剛開始決定開拍的時候,導演和周星馳手中的劇本,加起來連十頁紙都不到,要想拍出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只能在拍攝過程中強行加戲。更何況星爺處處追求完美,真的讓不少演員苦不堪言。就像在劇中扮演方唐鏡的吳啟華,他跟星爺演對手戲是很有看點的。但在後期面對參訪時表示,自己在拍攝過程中備受煎熬。
因為吳啟華扮演替人打官司的狀師,最根本的就是要能說會道,那麼台詞功底肯定是要強的,然而就這樣的角色,劇組既然採取當天給演員台詞的方式。吳啟華隨時隨地都在背台詞,即便有時覺得很難受,但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修養,其中讓他最害怕的反而是周星馳的到來。星爺每次來都會先看台詞和效果,最後再用一句:那為什麼不這樣做,將吳啟華的成果全部推翻。就這樣他陷入了背台詞的無限循環,雖然很不樂意,但看到換完台詞後的效果,也是讓吳啟華對周星馳產生了敬佩。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甚至有人直接和周星馳「劃清界限」!
53歲的鄒兆龍談自己拍戲,是因為出演周星馳戲被罵紅的。在《九品芝麻官》殺青後,出演常威的鄒兆龍在面對採訪時,斷然否認出演過周星馳的電影,稱是自己的雙胞胎弟弟演的。只要在周星馳電影中出現的人物,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當時初元奎導演找他拍攝的時候,鄒兆龍一開始是拒絕的。出身武行的他不願接受這個反面角色,但後來因為洪金寶的勸說,不得已才去劇組報道但開拍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演的角色那麼可惡,但就是憑藉出演常威一角,才讓他創造了經典,也出現了很多爆梗。即便這是他出演最好的角色,在這部劇殺青後,他仍然不願意再提起。在後期他還爆料,雖然《九品芝麻官》的導演是王晶,但就像是掛著名義,真正的導演反而是周星馳。演員選定後,從拍攝現場還是劇本的修改,整個過場星爺都參與干涉,在片場獨斷專行。甚至之前合作出演《唐伯虎點秋香》的「石榴姐」,苑瓊丹在現場直接被星爺罵哭了。同樣有著很多台詞的苑瓊丹,在拍攝過程中台詞被星爺一改再改,和她對戲的時是劇中叫卡最頻繁的。為了不耽誤進度,星爺當即覺得讓她用數字來對口型,後期在用配音加上去。那時候演員的素養,跟如今的「數字小姐」不同。苑瓊丹並不認為這是個好主意,並且因為自己專業水平慘遭質疑,而感到十分沮喪,為了阻止周星馳和王晶吵架,她申請再拍一次。這次苑瓊丹一口氣將台詞說完,讓劇組得以完美收工。後來被問到那時候掉眼淚的情況,苑瓊丹稱是覺得自己不爭氣,並且還一個勁地稱讚周星馳。不過的確是因為周星馳的嚴格要求,讓劇中口吐芬芳的老鴇,成為苑瓊丹最具有代表性的角色。王晶都在採訪時直言:周星馳在片場就是一個暴君。為何稱喜劇之王周星馳出演的《九品芝麻官》,是一部悲劇呢?
1994年上映的《九品芝麻官》,在當年差點被封。雖然最後向我們展示一個美滿的結局,但確是以恬親王帶來的壞消息結尾,他已經不能單作為喜劇來看,深挖細節就有些細思極恐。在包龍星父親去世時說:貪官要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就透露著很大的信息,古往今來能被稱為奸惡之人,必定有自己的圓滑之處,而能絆倒他們的人,也很少走正人君子的道路。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更何況在影視劇中還處在封建社會,只要背後有靠山就能為所欲為。常威能滅戚氏滿門,還能將受害者送進監牢,就是靠錢權來打點一二。哪怕是包龍星和有為驗屍取得證據,所能做的只有落荒而逃,後來因為榜上皇上這座大山,又讓他們得以捲土重來。哪怕是在嚴肅的衙門上,周星馳飾演的包龍星也是口吐芬芳,盡顯罵街般痞子氣概。面對這些官官相護的場面,他的所作所為也拿不上檯面,不過最後還是讓這個壞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本來想做一名清官,可玩的手段比那些人還要黑暗。
按照故事的發展戚秦氏一案,成為包龍星最大的轉折點,未來在官場的日子必定前途無量,然而導演卻讓畫風一轉。本應在官場得意洋洋的人,卻在慶祝新店開業,並笑言到「不再做官」。又加上後面傳來皇帝去世的噩耗,讓包龍星選擇不做官更順理成章,選擇棄官從商也是為了掙銀兩,能保證自己妻兒老小的平安。不得不說這樣一部喜劇中,竟然隱藏著現實的悲劇,也難怪周星馳將每個細節摳得這麼細,讓演員邊拍攝邊續寫劇本。相隔二十餘年再看這部電影,已經不是那時單純的喜悅,還有的就是對現實的無奈。各位看完是否有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