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為什麼叫邱小姐?是代表某一位邱姓的大人物還是另有其因

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代號邱小姐。有人就問:為什麼叫這麼個名?難道是代表某一位邱姓的大人物嗎?其實不然。

追根溯源,尋史覓蹤,還是周總理拍的板。當時因保密工作需要,要搞一套密語出來,總理召集大家集思廣益,徵求意見。

大家思來想去,有人提議把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定為邱小姐,這裡的「邱」並不是一個姓氏也不代表任何人物,只是漢語「球」的諧音,只因為原子彈的形狀是球形的。

之後又把裝原子彈的容器叫梳妝台;正式爆炸試驗的原子彈叫老邱;原子彈裝配叫穿衣;原子彈插接雷管叫梳辮子;把氣象條件叫做血壓;把原子彈啟爆的時間叫零時。

咋一聽,好像「一位邱小姐坐在梳妝台前,先穿衣、梳辮子、量血壓,然後零點出發」,一飛衝天。

據說,美國的三顆原子彈名字也很形象,分別叫「瘦子、胖子和小男孩」;前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更能迷糊人,叫南瓜。

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年輕人根本不知道「邱小姐、老邱」為何物,可「邱小姐、老邱」的美名已融入那段輝煌的歷史,也一定會世代相傳,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