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打起來了!印巴激烈交火,美俄英法都支持莫迪?

每當印度面臨危機時,新德里都會兵行險招針對巴基斯坦,"遇事不決打巴鐵",已然成為莫迪常用的招數。

就在數十萬印農"揭竿而起"、新德里爆發大規模混亂的關鍵時刻,印軍又對巴基斯坦發起了猛烈攻勢。

12月10日,巴基斯坦軍方透露,印軍再次違反停火協議,不宣而戰轟炸了巴基斯坦陣地,並導致至少2名巴軍士兵當場身亡。作為回應,巴基斯坦選擇了以牙還牙,印巴軍隊隨後激烈交火。

報道稱,除了人員傷亡外,巴基斯坦物資也遭到了沉重打擊。

不得不提的是,這已經是印度一個月內第三次"欺負"巴基斯坦了。

11月23日,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印軍使用迫擊炮、火箭炮等重武器,對巴基斯坦平民區發起了一個多小時的猛攻,超15名巴基斯坦民眾因此受傷。

在這之前,也就是11月13日,印度突然發起軍事行動,並造成至少36名巴基斯坦軍民死傷,這也是印度幾個月來發起的最猛烈進攻。

總結了一下,這幾次印巴交火有三個值得注意之處。

一、交火後,印巴雙方均各執一詞,都強調是對方先動的手。但就目前看,在巴基斯坦局勢不穩、危機四伏的節骨眼上,印軍無端發起炮轟的可能更大——巴基斯坦不太可能主動招惹印度。

在經歷疫情、蝗災後,本就不容樂觀的巴基斯坦經濟,可謂是雪上加霜。此外,巴基斯坦正面臨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動蕩——巴基斯坦政黨正在聯手"逼宮",以要求伊姆蘭·汗下台。

在這次突如其來的混亂背後,很可能有美國CIA和印度在煽風點火。

二、佔據優勢的都是印度。在實力相差甚遠、印軍不宣而戰的情況下,處於劣勢、來不及反應的巴軍,每次都是被迫接招。從結果來看,巴基斯坦付出的代價也更為沉重。

三、交火後,不甘心吃啞巴虧的巴軍立即以眼還眼,當然印軍也不甘示弱,雙方就這樣在克什米爾打了起來。

那麼問題來了:在印度疫情走向失控、數十萬印農"逼宮"莫迪、大批印軍被困在山地、印度經濟大幅度下滑的當下,印軍為何還要屢屢轟炸巴基斯坦?莫迪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葯?

三點粗淺看法吧。

第一,印度政客納瓦布曾表示,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應該合併,這一天終將到來。

在新德里看來,印度是當之無愧的南亞霸主,拿下克什米爾也是遲早的事,轟炸巴基斯坦這種操作沒啥大不了的——反正印度早晚會吞併巴基斯坦。

論實力,印度比不過德國日本,但要是比雄心壯志,放眼全球,誰都不如印度。

第二,莫迪在此時找巴基斯坦麻煩,很可能是故技重施以轉移印度危機。印農已經"攻佔"了新德里,並對莫迪發出了最後通牒——印農告訴莫迪,如果繼續推行印度農業改革的所有方案,並繼續為印度大公司撐腰的話,印農絕不會作罷。

思來想去,莫迪只好通過轟炸巴基斯坦、挑軟柿子捏的方式,以達到團結印度上下的意圖。

第三,印度之所以如此底氣十足,與美俄英法明裡暗裡的支持密不可分。12月4日,俄印在印度洋舉行了聯合軍演,再過一段時間,普京將趕赴印度與莫迪會晤。

在與美、日、澳舉行聯合軍演的同時,印度還與美、英、法、日、澳、新加坡簽署了"國防後勤"等軍事協議。美國承諾,願意為印軍提供任何武器。

很顯然,美俄英法"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表態,給了印度同時叫板三國的決心。

國與國之間,最重要的就是利益,這點從來都沒變過。但無論如何,新德里應當清楚,一味窮兵黷武、挑起衝突,終究只能是吃不了兜著走。如果印軍偏要兵行險招,等待印度的只能是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