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實科研、不負韶華,孫晨華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是中國電科專家

讓衛星通信實現「中國創造」,她來自西安交大。

中國因為發展時間短的原因,很多方面還落後於西方國家,其實並沒有什麼意外的,甚至說,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當下的成績,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

但是慶幸的是,中國有著許多科學家,他們努力奮鬥,為中國科學事業奮鬥一生,讓中國科學事業用最短的時間,在某些方面趕超不少發達國家。據悉,有著這麼一位電科專家,她為我國衛星通訊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她就是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分配到中國電科54所的孫晨華。

孫晨華是我國電科首席專家,也是我國衛星通信領域和天地網路融合方向的帶頭人之一。

不得不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通訊事業迅速地發展,但是許多方面卻是依賴國外技術。然而,孫晨華卻憑藉鑽研的精神,在國防和國家多項的領域重點項目屢次獲得成果。除此之外,她還在我國寬頻、移動、抗干擾衛星通信等方面建設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且因為她所做出的貢獻,曾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據統計,她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獎高達11項。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我國大量引進國外系統,市場長期被國外壟斷,而且還存在安全隱患。而孫晨華就是看到了這一點,便下定決心研製了自主可控的系統。當然,這樣的成果,並非一個決心就能完成,她整整花費了10多年的時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才讓中國在寬頻點對點向多點組網、單波束向多波束組網、單星向多星組網方面領跑世界。

孫晨華是衛星通信領域的科學家,提出了多種波束、大跨度速率範圍的組網解決方案,突破幾十項關鍵技術,可以說,孫晨華為中國衛星通訊領域立下了汗馬功勞,也讓中國人享受著這一發展成果。當然,她取得的成就,也遠遠不止這些。

吃水,不忘挖井人!

中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無不是奮戰在科學領域的那些研究者努力的結果,他們中不乏孫晨華這樣的優秀科學家。

而今,西方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有人將其稱為卡脖子,可能外國的這種做法,會讓中國科技發展感受到一陣痛,一時痛,但是這種在科研技術上落後於人的刺痛,卻激發了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了科研的事業當中。相信,經歷這次卡脖子的事情,相信更多的年輕人,會立志為國讀書。

回顧歷史,從新中國成立,中國就有著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其中就有鄧稼先,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還有袁隆平,屠呦呦,他們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當然,筆者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更多的科學家出現。而這些科學家,才是我們民族值得尊敬的人。如果,孫晨華這樣的人越來越,那麼相信祖國的未來也會越來越好。

有意思的是,孫晨華是西安交通大學的畢業生。前段時間,西安的高校在全國網民面前露了臉,尤其是西工大以「大國工匠」的名單,火遍了全國,讓許多人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名氣原本不是很大的陝西高校。而西安交大與西工大一樣,是一所踏實幹事的高校,孫晨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也期待更多高校也能夠沉下心思,在育人方面多思考,為祖國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學生,為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或許,等到「網紅」高校退去光環,那麼中國就不再擔心被別人制裁,因為別人有的,我們都有,別人沒有的,我們也有!

加油,中國!加油,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