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道稱,印度總統莫迪於11月14日前往印巴邊境的視察一線官兵,並且體驗乘坐了印軍裝備的阿瓊主戰坦克。莫迪發言稱:一小部分人秉承的擴張主義,成為了國際社會發展的阻礙,印度將積極反對這種行為。
隨後,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宣布,希望印度陸軍儘快採購118輛最新型的阿瓊Mk1A型主戰坦克,這約等於其陸軍兩個團的裝備數量。雖然為印度國產裝備,但阿瓊在印軍的裝備量並不大,目前僅裝備了124輛阿瓊Mk1,部署在印巴邊境的沙漠地區。
出於對國產裝備的不信任,印度陸軍現在的主力坦克還是T-90S與T-72M1,總計3000輛,其中1000輛T-90S都是2000年後生產的,其餘的將近2000輛T-72M1來源繁雜且服役多年,由於國產的阿瓊坦克發展緩慢,印軍還計劃再採購450輛T-90S替代服役早期批次T-72。趁著這個機會,DRDO的官員們便向總理推薦他們的新型阿瓊。
新型的阿瓊Mk1A自稱是脫胎換骨,能夠安裝爆炸反應裝甲,以及掃雷犁等裝備,甚至還能在炮塔上安裝外置的遙控武器站,體重也來到了68噸的水平,與美軍最新的M1A2SEPv3差不多,相比早期的阿瓊重了整整10噸,由於發動機還是原本的1200馬力柴油機所以機動性很差印軍不太看得上。
而且,原先的懸掛系統本來就只是勉強能用,大幅度增重後故障率會更高,勤務性能會進一步降低。DRDO原本想引進烏克蘭1800馬力的6TD-5型柴油機,但涉及的改進太多,牽一髮而動全身,他們只能奢望未來的阿瓊Mk2換新發動機,印度官方在2011年宣布研發完成了Mk2型的樣車,不過至今沒有消息。
目前印軍並沒有表露出增加採購阿瓊坦克的意願,以後應該也不會有。一般坦克的妥善率要達到80%才算堪用。比如二戰時期德軍裝備的虎豹兩型坦克,以維修不便後勤保養困難著稱,飽受詬病;但是歷次戰役期間,前者的妥善率是75%,而後者也有73%,相比主力的四號中型坦克,並沒有相差多少。而印度阿瓊的妥善率就更低了,根據裝備單位的不同,竟然只有在25-50%之間,只能維持基本的訓練,完全無法滿足作戰需求。
實際上由於妥善率過低,印軍相當一部分阿瓊坦克是處於封存狀態的,放在倉庫里當零件,只有少部分能夠活動,偶爾拿出來參加閱兵,這樣就可以減少零件需求,以更低的成本,把這些坦克用報廢,所以我們能看到停在車間里一排整整齊齊的阿瓊,那不是在等待下線,而是等著報廢。
目前一定程度上,印度軍隊對阿瓊已經是"放棄治療"了,未來二三十年中陸軍裝備的主力坦克型號,都將是俄羅斯T-90與T-72。他們目前著眼於研發新一代坦克,即印度的FMBT(未來主戰坦克),要求採用二人車組,全重50噸左右,無人炮塔,使用尾艙自動裝彈機,新型140mm級滑膛炮,裝備1800馬力發動機。這種項目完全是PPT項目,指望印度人自己搞出來是肯定不可能的,按時間節點出來也是不現實的。最後恐怕還是得找俄羅斯,老老實實買T-14型"阿瑪塔"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