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CE首戰擊敗「陣風」?傳言背後暴露弱點,印度緊急求助法國

被印度人吹噓的天下無敵的「陣風」戰機,卻被巴基斯坦空軍裝備的中國殲-10CE戰鬥機以一敵四正面擊潰?這雖然是一個源自國外社交媒體的傳言,但這個傳言背後也暴露出「陣風」戰鬥機的弱點。

根據保加利亞軍事網站援引社交媒體上的一個消息報道,就在上月末,印巴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進行了一次「無聲」的空戰,當時印方四架「陣風」戰機從印控克什米爾附近的昌迪加爾空軍基地起飛,直逼巴方控制的克什米爾一側。

但是面對印度空軍來勢洶洶的入侵挑釁時,巴方出動一架殲-10CE戰機,在沒有交火的情況下,遠距離利用機載雷達和電子干擾設備,使印方的四架陣風戰機雷達和電子設備失靈,被迫返航。

不過,印度巴基斯坦的官方媒體並沒有證實巴空軍派出的是殲-10CE戰鬥機。在巴基斯坦電視台新聞頻道和《論壇報》的報道中,只提到「巴空軍監測到4架印度『陣風』活動後,巴軍戰機緊急升空印軍戰機隨即逃離」。而新華社在一則報道中也援引巴基斯坦軍方的說法,巴空軍發現4架印度「陣風」戰鬥機後,的確派出戰機升空應對,之後印軍的「陣風」戰鬥機撤退。可以看出,報道從頭到尾都沒提到是巴空軍殲-10逼退了印度「陣風」的情節。

因此,這是不是社交媒體上一些人杜撰出來的細節,還是真的獲得了巴基斯坦軍方內部消息,目前還不能下定論。畢竟巴基斯坦方面確實部署了殲-10CE戰鬥機,這就意味著這個細節也是有可能出現的。

此外,無論巴方派出的是什麼戰鬥機,雖然這是一場未「交火」的空戰,但眾所周知,現代空戰拼的就是誰的雷達探測距離遠,抗電磁干擾能力強。因為現代空戰早已不是二戰時期的近距離格鬥時代,而是講究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打擊。等於是對方還沒看見你,你就你已經發現對方並且將對方摧毀,而這核心拼的就是雙方的機載雷達設備。

從機載雷達性能來看,巴方現役戰鬥機里,殲-10CE戰機是最出眾的。那麼,殲-10CE戰機與「陣風」戰機同為四代半戰機,在這方面有什麼優勢呢?

這就是要從雙方的機載雷達性能說起。殲-10CE戰機的機頭主雷達型號為KLJ-7A。採用了氮化鎵T/R組件,擁有1200個收發單元,探測距離可達240公里。反觀印度的陣風戰機,雖然RBE-2雷達也是有源相控陣雷,但是受限於陣風戰機機頭尺寸限制,RBE-2有源相控陣雷的T/R組件只有836個,遠少於殲-10CE戰機的KLJ-7A雷達。

眾所周知,T/R組件越多,機載雷達的探測距離和抗干擾性越強。因為1個T/R組件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的雷達。而陣風戰機的T/R組件少於殲-10CE上的雷達T/R組件,那麼在探測距離和抗干擾能力上自然不是不如對方。

這一項核心能力就決定了,殲-10CE戰機能夠壓制「陣風」戰機的猜測並非誇大,有著比較堅實的數據和物質條件做支撐。或許正是由於殲-10CE突出的機載雷達和電子戰性能,才讓巴基斯坦有了對抗印度的底氣。畢竟印巴雙方的綜合國力根本不在一個層次,如果說巴方在某些領域還對印具備優勢,那有且僅有空軍了。

這個傳言背後,其實暴露了「陣風」戰鬥機的弱點,印度自然是知道「陣風」戰機的不足,故而在本輪「空戰」後的第一時間便向法國發出申請,要求法方提供陣風戰機雷達的源代碼,並協助印方升級「陣風」戰機的機載雷達性能。但法國直到現在也沒有明確表態,反而是以沉默回應。言外之意很明顯,就是不想摻和印巴衝突

法國的態度很容易理解,印巴衝突和法國沒有任何關係,法國沒必要蹚這趟渾水。法國對印度的感情完全就是看中了印度的巨額軍售合同這個蛋糕,純粹是利益交集。而且,現在臨時抱佛腳給印度升級「陣風」戰機的機載雷達,怕是也有些來不及了。

要知道國際關係完全是赤裸裸的利益。當初馬島戰爭期間,法國迫於英國的壓力,停止了向阿根廷供應法制「飛魚」反艦導彈,致使原本在戰爭初期大展神威的「飛魚」反艦導彈從阿根廷的武器庫中下架,使得阿根廷失去了反制英國水面艦艇的主要手段,最終輸掉了戰爭。

如今,相同的情況又出現在印度人身上。印度武器本來就是「萬國造」,自己不掌握核心技術,看起來規模龐大,實際上是「紙老虎」。一旦危機來臨,真正堪當大任的沒幾樣武器。

反觀巴基斯坦,雖然綜合國力不如印度,但是能夠立足實際,與中國合作,成功實現了FC-1「梟龍」戰機的生產線引進和國產化,實行了自主生產四代機的歷史性進步。相對於印軍打一架少一架的情況,巴基斯坦具備印度所沒有的持久作戰能力。

雖然巴基斯坦也要依靠外力,但是相比於遠隔萬里,只是為了利益的法國,搬不走的鄰國中國顯然要靠譜的多。所以,別看印度在印巴衝突上耀武揚威,實際上是雷聲大雨點小,最終只會虎頭蛇尾的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