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德州傳奇富豪梁希森去世!開發北京玫瑰園,還曾為全村建別墅

4月1號,德州媒體傳來噩耗,土生土長的知名企業家梁希森不幸因病於北京去世,享年71歲。

老話常說:落葉歸根,而梁希森的追悼會也將在他的老家梁錐村舉行。從這裡走出的時候,一貧如洗,再次回歸的時候則是報恩,沒想到第三次,居然是魂歸故里,這也算一種完美的人生,不過梁希森的傳奇遠不止報恩這麼簡單。

他對國家以及人民的貢獻,足可讓後人為其立碑刻傳。而他的傳奇人生也是頗具看點,從貧困交加到創業,再到幾段傳奇的故事,從而塑造出了他的財富人生。

據了解,梁希森的追悼會定在4月3號的下午3點,不過關於其到底葬在哪裡,訃告中並沒有透露,不過根據其人生經歷來分析,應該是葬在老家。

悲慘人生和改變

1955年,梁希森出生於山東樂陵的梁錐村,因為兄弟姐妹眾多且家境貧寒,所以小時候的梁希森幾乎是食不果腹,三年災害期間,弟弟更是死在其懷裡,這也讓其堅定了改變命運的想法。

10歲的時候,為了生活,為了讓其他兄弟姐妹活下來,他選擇外出討飯為生,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曾許下心愿:等我有錢了,一家發一鍋白面饅頭,這種有飯大家吃的思想,成就了很多人,同時也其村裡人得到了實惠。

此後的時間裡,梁希森做過很多工作,直到76年開始,他離開家鄉開始了闖關東,並帶著闖關東積攢的財富回到家鄉創業,成立了多個公司,財富也在這10年期間得到了積蓄。

玫瑰園

1996年,梁希森已經成為身家過億的老闆,由他創立的希森集團更是成為山東的龍頭企業,不過也在那個時候,他面臨著抉擇,並決定前往北京發展房地產。

此時,號稱京城最大的玫瑰園因資金短缺,面臨停工的狀態,如果接手這樣的樓盤,無疑是自投羅網,沒有強大的資本作為支撐,肯定會血本無歸,毀掉他一世的英明。

抉擇之後,梁希森開啟了暴走模式,憑藉著膽大,他先後利用一些技巧,將玫瑰園徹底改變。

就在梁希森拍下了這個北京市最大的爛攤子別墅群不久之後,北京市宣布不再審批別墅,玫瑰園成為北京最後的別墅群,加之2000年後房地產市場的回暖,砸到梁希森手裡的爛尾盤一下子奇貨可居,玫瑰園再次生機盎然,梁希森由此狠狠地賺了一筆。

這個樓盤讓梁希森在北京地產界站穩了腳跟。

回報家鄉

成功之後,梁希森再度開啟驚人決定,投資10億將家鄉所有的農民變成工人。

此後的時間裡,梁錐村的別墅拔地而起,先是從梁希森自己家開始,慢慢延續到整個村莊,連帶工廠以及各種設施全部聳立在村落中,雖說這期間他通過這一方式再次掘金不少,但卻實現了全村的暴富。

並在這裡成立了很多企業,包括畜牧業(魯西牛業公司)等等。

利國利民

2005年,梁希森的身家達到了20億,但他並沒有放棄折騰,反而是將矛頭對準了投錢多,見效慢,周期長的農業項目——脫毒馬鈴薯!

在其大展拳腳的時候,梁希森的諸多投資方開始撤資,這讓梁希森措手不及,手上一下子沒了錢,可這脫毒育苗不能脫節。

於是梁希森賣了9輛車,賣了房子、關了四家公司,不得以拖欠工人一年半的工資,玫瑰園的房子賣一套就被他拿去一套的錢投進馬鈴薯基地里建車間。

這樣的付出也讓其有了很大的回報,梁希森不僅成功培育出900多種的脫毒馬鈴薯,而且解決了農村的很多問題,增收了百億,要知道這件事情應該是國家該做的事!

他的財富曾在一段時間內超過了馬化騰,但他的做法和行為真的要超過對方,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起碼從產業性質就能看出來。

希望梁希森能夠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