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台灣問題,那可是咱中國人心頭的一塊大石頭。
自打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這事兒就一直沒個了斷。如今我國國力蹭蹭上漲,我軍對台作戰的準備也越來越紮實。
特別是東部戰區的三個集團軍——71、72、73集團軍,總兵力加起來大概20萬,隨時能「萬船齊發」,直奔台灣而去。
那麼,這統一之戰的準備到底咋樣了?
這三個集團軍是啥來頭?
東部戰區的71、72、73集團軍,絕對是我軍里的主力軍。71集團軍駐紮在江蘇徐州,72集團軍在浙江湖州,73集團軍在福建廈門。
這仨地方離台灣都不遠,尤其是73集團軍,簡直是守著福建沿海,離台灣最近,地理位置那叫一個得天獨厚。
這三個集團軍可不是吃素的,都是精銳部隊,裝備先進,訓練也硬核。71集團軍是重型裝甲部隊,坦克、裝甲車一大堆,火力猛得不行,屬於那種能正面硬剛的類型。
72和73集團軍偏輕型化,機動性強,特別擅長兩棲登陸作戰,正好是對付台灣這種島嶼地形的最佳選擇。20萬大軍聽著就挺唬人,這還不算後勤、支援部隊,真要動起來,聲勢絕對不小。
萬船齊發」是指解放軍要是發起對台作戰,可能會來一場大規模的登陸行動。說到船,我軍海軍手裡還真不缺傢伙事兒。
登陸艦、運輸船這些軍用裝備就不說了,據公開信息,光是大型登陸艦就有幾十艘,小型艦艇上百艘。
再加上民用船隻,比如滾裝船、貨輪啥的,緊急情況下都能徵用。有人估算過,要是真把這些船都拉出來,運個幾十萬部隊和裝備過海峽,完全不是問題。
不過,光有船還不夠。台灣海峽可不是好惹的,那地方風大浪高,氣象條件複雜,被稱為「死亡海峽」可不是白叫的。
歷史上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就差點被颱風搞得全軍覆沒。現在科技是先進了,氣象預報也准了,但自然條件這塊兒還是得小心應對,不然船再多也白搭。
台灣那邊啥情況?
台灣省軍隊人數不算多,總兵力也就十來萬,裝備卻不差,畢竟有美國撐腰。他們的武器不少是美製的,比如F-16戰機、愛國者導彈,還有反艦導彈和潛艇,防禦力還是有點看頭的。
更別提台灣海峽旁邊,美國的航母戰鬥群時不時晃悠,擺明了隨時可能插一腳。所以,我軍要動手,不光得算台灣的賬,還得把美國這個變數考慮進去。
不過,台灣也有自己的軟肋。島嶼地形狹長,戰略縱深小,一旦防線被突破,很難組織起像樣的反擊。
再加上台灣內部問題也不少,比如兵役制度改來改去,年輕人當兵的越來越少,訓練水平也下滑,跟我軍的士氣和規模比,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解放軍的底氣從哪來?
這幾年,我軍的軍力發展那真是突飛猛進,尤其是在海空軍和火箭軍上。海軍有了遼寧艦、山東艦兩艘航母,未來還有003型航母在造,實力越來越強。
空軍這邊,殲-20隱身戰機已經服役,戰鬥力直接拉滿。火箭軍就更不用說了,東風-17、東風-41這些導彈,射程覆蓋整個亞太,美國在這一片兒的軍事基地都得捏把汗。
有了這些硬傢伙,美國要是想介入台海,也得好好想想代價。我軍還有個「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用導彈、潛艇啥的,把美國航母擋在遠處,限制它的活動空間。這麼一來,美國的干預能力就被削弱了不少。
要真打起來,我軍的戰略估計是海空先行,先把制空權和制海權拿到手。殲-20、轟-6這些空中力量,加上航母和驅逐艦,能在開戰初期就把台灣的空軍和海軍打殘。火箭軍的導彈也不是吃素的,精準打擊台灣的指揮中心、機場、港口,直接癱瘓他們的防禦體系。
重頭戲肯定是登陸作戰,台灣西海岸是平原地帶,最適合大規模登陸。我軍可能會從福建、浙江、廣東幾個方向同時出擊,形成多點突破。
登陸部隊靠登陸艦、氣墊船、兩棲裝甲車沖灘頭,後面還有後續部隊源源不斷跟上。登陸後,得趕緊往內陸推進,佔領台北、台中這些關鍵城市,把交通樞紐也控制住。
當然,登陸作戰風險不小。歷史上成功的例子,像諾曼底登陸那種,畢竟是少數。不過我軍有自己的優勢,比如離得近,後勤補給方便,火力支援也猛。再加上空降部隊配合,奪取內陸機場、橋樑啥的,地面推進就更順暢了。
打仗不光是軍事的事兒,政治和外交也得跟上。解放軍要動手,得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比如台灣那邊搞「獨立」,或者美國干預過頭了。不然國際社會一頓譴責,壓力就全到我國這邊了。
現在兩岸關係雖然緊張,但還沒到非打不可的地步。解放軍準備是夠了,可更傾向於和平解決,畢竟戰爭這東西,代價太大,傷亡、經濟損失不說,國際形象也得受影響。
台灣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台灣自古就是我國領土,但近代以來,先是被日本佔了50年,後來國民黨退守台灣,1949年後兩岸就分治了。解放軍對台作戰的念頭早就有了,1950年代就計划過,後來因為朝鮮戰爭沒成。
毛主席還下令炮擊金門,擺明了態度。改革開放後,國家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想用軟辦法解決,但台灣那邊「台獨」勢力蹦躂得越來越歡,和平的路走得不太順。
到了21世紀,我國國力上來了,解放軍的底氣也更足了。
現在我軍在台海的部署那叫一個密集,除了三個集團軍,還有海軍、空軍、火箭軍撐腰。每年軍演不斷,2022年8月佩洛西訪台後,我軍直接在台灣周邊搞了個大演習,導彈都飛過去了,震懾力拉滿。
現在看,台灣軍隊跟我軍比,差距越來越大。台灣軍費就那麼點,裝備更新慢,好多武器還是老型號。我軍現代化進程飛快,武器全是最新款,兵源也多,訓練嚴格,士氣高得不行。
後勤保障更是強項,短時間內就能調動一大堆資源,台灣這點家底兒根本沒法比。
台灣的地形也是個硬傷,島窄得不行,戰略縱深幾乎沒有,一旦西海岸被攻破,後面就沒啥迴旋餘地了。再加上內部問題,政治亂七八糟,社會分裂,防禦能力自然打折扣。
國際上,美國嘴上喊得歡,說要「保衛台灣」,但真要動手,估計得猶豫。畢竟我國就在旁邊,美國隔著太平洋,鞭長莫及。解放軍的「反介入」戰略也不是擺設,美國航母想靠近,導彈和潛艇早就等著了。
如果真打起來,我軍有信心速戰速決。登陸計劃早就有了,據說細節都摳得死死的。登陸點可能選在台中、嘉義這些地方,地勢平坦好下手。開戰前,導彈、飛機、艦炮先轟一波,把台灣的指揮系統炸癱。登陸部隊上岸後,空降兵再搞點內陸目標,內外夾擊,台灣扛不住幾天。
不過,戰爭這事兒,贏了也不好受。人員傷亡、物資損失不說,經濟肯定受衝擊,國際上還得挨罵。所以國家一直在推和平統一,搞經濟文化交流,想拉攏台灣民心。可「台獨」勢力不消停,和平的前景不太樂觀。
我軍對台作戰的準備那是相當充分,3個集團軍20萬大軍,隨時能「萬船齊發」,實力擺在這兒。但戰爭這東西,能不打最好。
代價太大,誰都不想看到。希望兩岸能找到和平統一的路子,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一起出力。
參考資料
海峽導報《老艦翻修,新機沒影,台軍邁入雪上加霜的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