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香港長江和記實業集團創始人李嘉誠以預錄短片形式參與此次發布會,並用普通話發表長約4分鐘的致辭,這是他近期首次公開露面。
這場活動本應聚焦慈善事業,但由於長和集團與貝萊德原定的港口交易未能如期交割,外界對李嘉誠的現身產生了更多聯想。
長江和記與巴拿馬運河港口的淵源可追溯至1997年,當時通過國際競標獲得了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的運營權。
這兩個港口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控制著運河的進出口。長和對其進行了多輪投資,提升了吞吐量和效率,並通過港口服務獲得穩定現金流。
然而,近期巴拿馬國內有律師提出,該合約可能「違憲」,認為長和集團對周邊基礎設施建設擁有否決權的條款損害了巴拿馬國家利益。巴拿馬最高法院已收到訴訟申請,這使得港口交易的前景更加不確定。
美軍在巴拿馬的軍事演習
港口交易告吹之際,美軍宣布在巴拿馬展開聯合演習。
據埃菲社4月3日報道,巴拿馬公共安全部與美國駐巴大使館3日宣布,兩國安全部隊正開展「巴拿馬極限2025」聯合軍演通過模擬演練保衛這條連接兩大洋的運河以「應對潛在威脅」
美軍派出50名海軍陸戰隊員、4架大黃蜂戰鬥機、一架大力神運輸機及多艘艦艇參與,規模引發外界關注。
儘管美方聲稱演習是配合中美洲國家安全會議,但在港口交易的敏感時刻,美軍的行動顯然不只是為了區域安全。
巴拿馬運河作為全球貿易的關鍵航道,一直是美國在拉丁美洲維持影響力的重要工具。此次演習更像是美國試圖強化其在巴拿馬的軍事存在,彰顯對這一地區的掌控力。
澳大利亞突然反水:達爾文港爭議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也在港口問題上對中國發難。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公開表示,達爾文港是澳大利亞的「戰略資產」,政府希望將其掌握在自己手中。
達爾文港由中資企業嵐橋集團於2015年以5.06億澳元租下,租期長達99年。這一交易自簽訂以來便備受爭議,美國長期向澳大利亞施壓要求其收回港口控制權。
澳大利亞選擇此時對中國發難,背後有多重考量。
首先,澳大利亞正在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向美國示好可能為談判增加籌碼。
其次,澳大利亞即將迎來新一屆政府選舉,阿爾巴尼斯此舉也被視為為選舉造勢的手段。
然而,儘管澳方表態強硬,其對中國市場的經濟依賴仍是重要現實。紅酒和龍蝦等商品剛剛恢復對華出口,澳大利亞不太可能輕易撕毀與中資企業的合約。
港口爭奪背後的地緣政治博弈
港口作為全球貿易的關鍵節點,近年來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
美國通過軍事行動與外交施壓,試圖遏制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美軍在巴拿馬的行動以及對澳大利亞的施壓,均體現了這一戰略意圖。
與此同時,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範圍內投資港口與基礎設施,提升其經濟與地緣政治影響力。
巴拿馬運河、達爾文港等爭議正是這一博弈的縮影。
澳大利亞在中美之間的搖擺則反映了其兩難處境。作為美國的盟友,澳大利亞在安全問題上高度依賴美國,但在經濟上又深度依賴中國市場。如何在中美之間找到平衡,成為澳大利亞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
結語
從李嘉誠的現身到美軍在巴拿馬的行動,再到澳大利亞突然反水,這一系列事件不僅是圍繞港口問題的爭議,更是中、美、澳三方地緣政治博弈的集中體現。
港口作為全球貿易的重要節點,其控制權正在成為大國競爭的焦點。
未來,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美國的遏制行動可能進一步升級,而澳大利亞如何在中美之間找到平衡,將對其經濟與外交政策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