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駁船」可用於登陸台灣,解放軍能通過更多登陸點,將裝甲部隊投放戰場,台當局有雄三導彈也沒用

美國海軍新聞網站「Naval News」今年1月發表一篇由美國軍事專家沙頓(H. I. Sutton)撰寫的文章。文章綜合匿名消息來源和海軍專家分析指出,中國據報正建造至少三艘可用於登陸台灣的駁船,該船能架設非常長的棧橋,可越過沙灘障礙,讓人員、裝備直接登陸道路。這些正在廣州建造的登陸駁船,裝置了約120米長的道路橋樑,能夠跨越沙灘障礙,讓坦克通行至岸上的道路。

報道指,由於台灣適合大規模登陸的海灘有限,此前一般分析認為,解放軍若發動兩棲作戰,將受限於幾個易於登陸的漁村或碼頭。然而,新型駁船的出現意味著解放軍能突破地理限制,有更多登陸地點可使用,能更大規模和高效地將陸軍裝甲部隊投放至戰場。

一段據稱拍攝到該駁船的視頻, 3月14日在微博等中國大陸社交媒體上流傳。撰寫前述報道的沙頓,隨後發表YouTube視頻分析,這些駁船相信是出現在中國位於南中國海的軍事基地

報道稱,這種駁船帶有一座臨時棧橋,能夠通過一艘或多艘同類駁船與其他船隻連接,駁船本身還帶有數個自升式支撐裝置用於提高穩定性。而這則來自社交媒體的視頻畫面顯示,三艘駁船正頭尾相連部署在一處「尚未確定位置的海灘」上。

報道表示,這種自升式駁船的開發「被廣泛視為」中國大陸可能在台灣地區進行登陸的準備工作之一,還據此得出該駁船反映了「中國越來越多地使用表面非軍事屬性的海上裝備來支持兩棲作戰」的結論。

英國智庫「地緣戰略委員會」研究員莎莉伯里(Emma Salisbury)分析,中國大陸若攻台,會需要大批船隻快速運輸人員和裝備跨越台灣海峽,尤其是裝甲車這類陸上作戰資源,新型駁船所提供的「延伸搭橋」將能派上用場。

台海軍前艦長呂禮詩

針對大陸建造適於登陸台灣的特殊用途登陸船,台海軍前艦長呂禮詩3月15日在政論節目《新聞大白話》中說道,他稱為「棧橋登陸艦」,因為它前面有一個很長的棧橋,可以直接通過搶灘的灘頭。他沒想到這麼快現在就看到了。該種登陸艦有3種不同的構型,前面有4個液壓樁,液壓樁可以直接壓在海床上,把這一艘船給抬起來,讓原來不適合登陸的,也不是紅色海灘,都變成紅色海灘。目前登陸船的位置在廣東湛江,他質疑可能準備對台灣進行登陸。

呂禮詩表示,很多人會說,若一枚雄二、雄三飛彈沒辦法解決,就發射兩枚。但是當這種登陸船出現時,空優已不存在、甚至喪失制海權,也就沒有雄二、雄三的飛彈可進行防衛了。這時面對挑戰的就只有灘岸防衛,也就是義務役的一些士兵。

呂禮詩指出,大家真的忍心把台灣下一代推上「絞肉機」,直接跟解放軍無人載具,如機器狼、機器人等,做一番拚搏嗎?還是用一用智慧,如何和平解決。

據「中央社」等台媒3月17日報道稱,台防務部門17日公布消息稱,16日6時至17日6時,「偵獲」解放軍軍機13架次及軍艦9艘次,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這13架次解放軍軍機包含主戰機、輔戰機及無人機,從16日上午6時35分至當天下午4時15分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7架次越過所謂「海峽中線」。另外,有9艘次解放軍軍艦持續在台海周邊航行。對此,台防務部門聲稱,台軍進行「嚴密監控與應處」。

對於解放軍在台海周邊的活動,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此前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此外,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海地區開展的演訓活動,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正當之舉,是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勢力挑釁的警懾反制,也是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必要行動。我們將持續加強練兵備戰,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