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全面備戰?波蘭要所有成年男性接受軍事訓練,歐洲進入戰備狀態?

當地時間3月7日,波蘭總理圖斯克宣布了一項震驚世界的決定。

他宣布,此後,所有波蘭成年男性將接受強制軍事訓練,波蘭的國家軍隊規模將從20萬擴充至50萬。

這不僅是一個國家的軍事政策調整,似乎更是歐洲大陸正在進入"戰備狀態"的鮮明信號。

俄烏戰爭兩年後,戰火蔓延的憂慮已從假設變為現實的準備。

波蘭的恐俄情結

3月9日,馬斯克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如果他關閉星鏈系統,烏克蘭前線將崩潰,並呼籲立即實現和平。

隨後,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立即反擊,強調波蘭每年支付約5000萬美元用於烏克蘭的星鏈服務,並暗示如果spacex不可靠,波蘭將尋找替代方案。

這段看似普通的爭論背後,暴露出波蘭根植於民族的恐俄情緒。

18世紀末,波蘭曾被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三度瓜分,長達一百多年的亡國之痛,讓這個夾在強國之間的國家形成了獨特的危機意識。

1939年,二戰因德國入侵波蘭而爆發,隨後蘇聯趁火打劫,參與瓜分這片土地。

1940年,蘇聯更是進行了令人髮指的卡廷大屠殺,超過兩萬名波蘭軍官和知識分子被秘密處決,蘇聯試圖從根源上滅絕波蘭的民族意識。

波蘭與俄羅斯的對立不僅源於歷史恩怨,更有文明與宗教的根本差異。

波蘭信奉天主教,自視為東歐的捍衛者;而俄羅斯信奉東正教,以拜占庭繼承人自居。

這種文化差異與歷史恩怨,讓波蘭成為美國最忠誠的盟友,緊抱美國大腿,對抗俄羅斯的「威脅」。

波蘭的擴充軍備

3月7日,波蘭總統杜達於向議會提交憲法修正案,要求將國防預算永久鎖定在gdp的4%以上。

這一舉措旨在確保波蘭的軍事能力不受未來政府更替的影響,體現了波蘭對國家安全的極度重視。

數據顯示,2024年波蘭國防支出佔gdp的4.1%,2025年預計將達到4.7%,是北約成員國中比例最高的國家。

此外,波蘭總理圖斯克還在3月7日的講話中明確表示,波蘭"必須尋求最現代化的選項,包括核武器和現代非常規武器"。

同時,他表示,波蘭正在與法國就其"核能力"及"核保護傘"倡議進行"認真的談判",並考慮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

而波蘭最大的反對黨"法律與公正黨"領導人雅羅斯瓦夫·卡欽斯基甚至提出了更激進的主張,他認為除了軍事訓練,波蘭社會還需要進行一場"精神上的轉變"。

在他看來,現代社會的年輕人需要重新接受"戰士文化",必須做好為國而戰的準備,甚至是"敢於面對死亡"。

整個歐洲進入"戰備狀態"

波蘭的軍事政策只是歐洲軍事化進程的一部分。

此前,德國已經宣布大規模擴軍,並計劃將軍費開支提高至gdp的2%。法國也在加緊生產軍備,並向東歐國家提供援助。

此外,歐洲議會也正在討論建立一支獨立的"歐盟軍隊",以應對可能到來的安全挑戰。

事實上,歐洲各國積極備戰,不僅是想要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威脅,還來自美國態度的變化。

特朗普在擔任總統期間,曾多次批評北約成員國的防務支出過低,甚至威脅如果歐洲國家不承擔更多軍費,美國可能不會履行北約的集體防禦義務。

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宮,並明確表示美國不會無條件支持烏克蘭,這進一步加劇了歐洲國家的安全焦慮。

《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規定:"締約國同意,對一個或多個締約國在歐洲或北美遭受武裝攻擊時,視為對所有締約國的攻擊。"這意味著如果北約成員國(如波蘭)遭到外部攻擊,所有北約成員國都應提供援助,包括使用武力。

然而,如果北約成員國主動攻擊俄羅斯,第5條可能不會自動生效,因為北約是防禦性組織。但在實際衝突中,誰開第一槍,誰來認定?這種模糊地帶讓歐洲國家不敢完全依賴集體防禦機制,而選擇加強自身軍事能力。

波蘭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烏克蘭戰場的走向。

如果烏克蘭能頂住俄羅斯的攻勢,波蘭的安全形勢會相對穩定;但如果烏克蘭潰敗,波蘭將直接站上對抗俄羅斯的最前線。到那時,這個國家能否真正成為"歐洲的護城河"?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將影響整個歐洲大陸的安全格局。

參考信息:

環球網-馬斯克:若關閉「星鏈」,烏克蘭整個前線將崩潰

央視新聞-波蘭為戰爭準備 計劃全國所有成年男性參加軍訓 202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