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算從德國撤軍,對德國意味著什麼?

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考慮從德國撤走約3.5萬名美國駐軍,並擬將部分美軍重新部署至匈牙利

美國目前在歐洲駐軍不到7萬人,其中德國駐軍超過3.5萬人,特朗普的這個計劃,幾乎是將美軍全部從德國撤走了。

美軍位於德國蘭施圖爾附近的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

其實早在特朗普上一個任期的最後階段,即2020年的時候,他曾經計劃撤走三分之一的駐德美軍,但是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被後來上台的拜登給叫停了。

那麼美國為什麼要從德國撤軍呢?

從特朗普一貫的思路來看,撤走駐軍還是經濟問題。德國目前的國防開支占GDP的2%,特朗普認為這遠遠不夠,拖了美國的後腿。

他要求北約成員國將國防開支增加到GDP的3-5%。當然,多出來的軍費開支,是要交給美國的,一部分是美國駐軍的費用,另一部分則是要用來購買美國軍火。當美國的海外駐軍不用自己掏錢,還有額外的軍火訂單,那特朗普就可以向國防預算動手,以達到他削減2萬億美元開支的目標。

同時,美國在德國的駐軍,能夠每年為德國帶來大概120億歐元的收入,而同時德國給美國的相關保障,支付的僅為12-14億美元,兩者相比較,德國還是賺了不少的。

因此從德國撤軍,可以看做是特朗普向德國施加增加軍費的壓力,而撤出來的部隊部署到匈牙利,則可以看做是對匈牙利的獎勵。

美軍在德國南部參加一個軍事演習。

那麼,美國撤軍,對德國意味著什麼?

首先,是增強戰略自主性。在二戰後,德國長期不敢主動提及增強軍事實力,而美軍的撤走,使得德國有了戰略自主的需求,要建立獨立的防務體系,而防務這個詞是很模糊的,看看日本這些年如何掏空和平憲法就知道了,誰也不知道將德國從籠子里放出來,後果到底會怎麼樣;

其次,是德國軍工產業復甦的機遇,儘管當前德國軍工企業面臨技術斷層和供應鏈問題,但其歷史積澱深厚,若政府加大投入,可逐步恢復尖端武器研發能力,例如重啟「未來空戰系統」(FCAS)等聯合項目。

第三,安全風險增高,駐德美軍是北約東翼對俄威懾的關鍵力量。撤軍後,德國將直接暴露於俄羅斯戰略壓力下,尤其是俄烏衝突持續背景下,俄西部軍區頻繁演習,可能試探北約防禦漏洞。不過這一點不用擔心太多,畢竟俄烏衝突持續了3年,已經讓人看清楚世界第二軍事強國的本色,俄羅斯也不會主動向北約國家發動軍事行動;

第四,軍事能力短期真空,德國局內長期德國軍隊長期依賴美軍的情報共享、衛星偵察和後勤支持系統。撤軍後,德國需重建獨立的情報網路和指揮體系,但短期內難以填補技術空白。同時駐德美軍地面部隊撤離後,北約在波羅的海黑海一線的快速反應能力將削弱約40%,德國需獨自承擔更多邊境防禦責任。

德國南部的美國陸軍軍事基地,兩名美國士兵站在坦克前。

總之,美國如果從德國撤軍,對德國來說,短期內的安全壓力增大,但是長期來看,反而會推動德國走向戰略自主。

只是一個重新武裝起來的德國,對歐洲到底是好是壞,那就只有等待時間的檢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