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態勢】南海賊眼:日交付菲4套雷達

日本於2024年與菲律賓簽署《互惠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 raa),隨後便基於所謂「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開始向菲律賓轉移交付4套tps-p14me搜索雷達,這些雷達號稱可與日本部署在西南諸島上的雷達互補,延伸監控範圍。

據悉,日方陸續交付的tps-p14me雷達為監控距離約463公里的s波段對空雷達,一般搭配j/tps-p9雷達作為高、低空偵察的互補,且已實際投入運行長達30年。該雷達預計將由菲律賓空軍第580空中預警及管制聯隊接收負責,該聯隊的主要駐點為菲律賓中央呂宋偏北的san fernando空軍基地,據推測該雷達將部署在呂宋西北部高海拔區域,將被主要用來監視我方的海空活動。

一、菲雷達與日西南諸島雷達形成互補

當前日本位於西南諸島的久米島分屯基地配署了j/fps-4雷達,與座岳分屯基地則配署了更先進的j/fps-5雷達,前者對高空目標偵搜距離可達400公里,後者的主動相控陣雷達號稱最大距離為2000公里,但一般認為較可信的穩定工作距離為740公里。此外,宮古島分屯,以及沖永良部島更分別部署了最先進的j/fps-7雷達,其探測距離為機密,但一般認為至少與j/fps-5不相上下。

tps-p14me雷達系由日本陸上自衛隊現役j/tps-p14雷達改進的機動式雷達,其目標主要在於高空防禦,而j/fps-4、5或7雷達則是針對遠距高空導彈與載具的探測及防禦,換言之j/fps-4、5或7雷達的任務為大範圍監控並提供區域空域感知及早期預警,而j/tps-p14雷達則是作為戰術層面的機動雷達,主要應對突發性的事態。

但由於前述j/fps系列以及j/tps-p14皆由日本三菱重工公司研發,其顯然具備相似的設計理念與邏輯框架,加上當前日本自衛隊整體使用的是美系link-16高速數字數據鏈路,或者自行開發的數據鏈路,這些雷達基本實現相互通聯並無太大問題。因此,日本藉由防衛裝備轉移,向菲律賓空軍提供此款雷達以用作防空目標識別,或基本形成與日本西南諸島雷達互補的態勢。

二、對我威脅影響

日本向菲律賓轉移交付4套tps-p14me搜索雷達系統,這一舉動對我安全環境和周邊局勢產生了較大的威脅和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軍事監視能力的增強。tps-p14me雷達系統具備450公里以上的探測距離,能夠對空中和水面目標進行高精度監視。如果部署在菲律賓呂宋島等關鍵位置,其監視範圍將覆蓋南海部分區域以及巴士海峽,甚至可能對我沿海地區的軍事活動和民用航空產生一定影響。

二是對南海局勢的負面影響。日本通過向菲律賓提供雷達系統,進一步加強了菲律賓在南海的軍事存在和監視能力。這種舉動可能會被菲律賓用於支持其在南海的非法主張,加劇地區緊張局勢。此外,日本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不斷深化,雙方已簽署《互惠准入協定》,允許日本自衛隊入駐菲律賓軍事基地。這種合作模式可能使日本在南海問題上發揮更大的負面作用,干擾我與周邊國家通過對話解決爭端的努力。

三是配合美國「印太戰略」的意圖。日本向菲律賓提供雷達系統是其配合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步驟。通過加強菲律賓的軍事能力,日本試圖在南海和台海方向對我形成戰略威懾。這種做法不僅加劇了地區軍事緊張化,也對我周邊安全環境構成了潛在威脅。

四是對我監視竊密。tps-p14me雷達系統具備數據回傳功能,菲律賓與日本之間存在共享南海監視數據的協議。這意味著日本可以通過菲律賓的雷達系統獲取南海的實時情報,進一步完善其對我軍事動態的監控網路。這種情報合作不僅增加了對我監視竊密風險,也可能被用於支持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和戰略決策。

五是對我軍事行動的潛在干擾。雷達系統的部署可能對我軍事行動產生一定的干擾。例如,tps-p14me雷達能夠對空中目標進行高精度探測,甚至可以分辨低空飛行的直升機。這種能力可能對我軍事行動和訓練產生一定的限制,增加軍事行動的複雜性和風險。

日本向菲律賓轉移交付tps-p14me雷達系統,表面上是增強菲律賓的軍事監視能力,但其背後的戰略意圖是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通過軍事合作對我形成戰略威懾。這種舉動不僅加劇了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也對我周邊安全環境構成了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