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天、三年左右的時間,既能夠讓我們看清一個人,也能讓很多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
從2022年2月24日開始的俄烏戰爭,也在這1000多天的檢驗中水落石出。
對於這場戰爭,世界多國都有過預測和應對,不過時間終究像我們證明,中國的選擇才是最明智的。
一、長達千日的戰爭
三年前的2月份,曾為一母同胞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終於還是因為積壓許久的矛盾徹底鬧翻了,一場戰爭赫然開啟。
在戰鬥剛剛拉響之時,外界議論紛紛,但大多數人都覺得,這場本就實力不對等的作戰雙方,必將以閃電的速度結束戰爭。
可事實卻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從一開始預測三個月結束戰鬥,到現在足足發展了三年。
戰爭初期的俄羅斯確實也曾想過靠閃電戰戰術一舉拿下鬥爭勝利,還因此向烏克蘭發起了特別軍事行動。
然而現實卻是烏克蘭藉助多方力量不斷發起抵禦和反擊,甚至一度導致戰鬥天平傾斜。
進入2023年後,由北約國家的鼎力支持,烏克蘭也氣勢洶洶的發起反攻,一時之間俄烏兩方的攻守局勢再次發生改變。
由於俄羅斯擁有強大的軍事根基和穩固防線,自信過頭的烏克蘭又被迫從進攻轉到防禦階段。
如此一來雙方又進入漫長的拉扯,這期間攻守角色不斷轉變,俄羅斯和烏克蘭也都嘗試過變換打法和戰略。
從戰鬥雙方的角度來看,漫長的軍事對抗給他們帶來了諸多困擾。
由於前期投入的太多,誰也不想以狼狽的姿態收場,仍然在進行最後的拼搏和爭取。
太高的沉沒成本讓他們都處於被架在火上烤的糾結狀態,向前一步是更大的損失和風險,向後一步更是尊嚴和成本的反撲。
當戰爭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無論結果如何,贏家都不會在他們之間產生。
二、各國漸漸發現不對
在世界各國剖析戰爭局勢時,也有人以敏銳的目光發覺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有不對之處。
很多人都回想起來,在戰爭還沒有正式打響之前,美國就已經向外釋放了俄烏開戰的信號,只不過這在當時並沒有引起過多關注,大家全當美國是在故意博眼球罷了。
而除了釋放戰鬥信號以外,在俄烏之戰開始的前一年,美國就通過各種渠道為烏克蘭提供各類武器支援。
似乎這兩方鬧到兵刃相見的地步美國是早有預料的,甚至可以說這已經不單單只是預料的事,而是刻意操縱的結果。
這也讓大家好奇,把世界各國攪得一團亂對美國有什麼好處呢?
眾所周知,美國作為一個軍工大國,每年靠向世界各國出售武器都能賺取大筆資金,這漸漸成為美國全年收入的一大來源。
可這種生意依託的就是作戰,各國之間打的越狠,需要的武器越多美國就越有得賺。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俄烏戰爭進行了三年,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已經打的筋疲力盡,但美國卻從中賺的盆滿缽滿。
更重要的是美國賺的不單單只有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兩份錢,還有那些歐洲國家也在無形之中淪為美國的棋子。
戰爭開始後,歐洲國家就迅速佔到了烏克蘭陣營,他們對俄羅斯的行為舉動展開猛烈的批評,並以實際行動來表達對俄方的不滿。比如歐洲各國開始停止進口俄羅斯能源。
不得不承認,歐洲國家的迅速抽身給俄羅斯帶來了極大的損失,但與此同時,那些歐洲國家也因為無法拿到更低價的優質資源,而陷入能源緊缺的局面。
在這期間美國又以一副救世主的形象出現,但換取的卻是歐洲國家的更高購買成本。
三、中國的明智之舉
現在來看歐洲國家和俄羅斯、烏克蘭一樣,都是這場戰爭中的受害者。
越是到這個時候,中國的明智就愈發凸顯。
當年戰爭轟轟烈烈的開始,美國急切的要求世界各國表態,當得知中國選擇中立立場時,其他國家還對中方大舉批評,國際社會甚至一度形成了群侃中國之勢。
可不管外界如何向我們施加壓力,中國都巍然不動的堅守著中立立場,因為我們早就清楚,唯有中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不同於美西方國家的一邊倒,斷送了他們與俄羅斯的合作之路,中國不偏向任何一方也讓我們在戰鬥期間,沒有破壞與任何一方的經貿合作,對我們樹立強大的經濟基礎有極大的好處。
更重要的是中國憑藉著中立立場,再次向世界各國展現出我們的大國風範和格局。
這些年來,中國始終堅持著和平與發展的理念,在國際社會也始終以獨立自主的形象示人,這是我們永恆的追求而非虛空的口號。
結語:
經過時間的考驗,那些西方國家才終於明白當初中國的選擇是多大的智慧。
看著俄烏戰爭各方的巨大損失,世界多數國家都在為自己的選擇而後悔,可也必須承認,這完全是他們自作自受的結果。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資料:
【俄烏打了1000多天,各國終於覺察到不對勁:中國最開始的選擇沒錯】
陣匠2025-02-16
【俄烏打了1000多天,各國終於覺察不對勁:中國一開始的選擇沒錯】
迷彩前沿2025-02-18
【俄烏戰爭已持續1000多天,各國才覺察不對:中國一年前的選擇沒錯】
大國將令視頻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