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戰役失敗後,斯大林為何沒有追究前線將領的責任?實在是沒臉

‬如果我們看1941年的蘇德戰爭會發現,基本每一場戰爭失敗之後斯大林都會追究一批前線將領的責任,明斯克會戰中的西方面軍司令鐵木辛格就是典型。但是在損失非常嚴重的基輔圍殲戰(蘇軍光是俘虜就有66.5萬人)後,斯大林卻很罕見的沒有大發脾氣,也沒有過多指責前線的指戰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原因很簡單,實在是沒臉追究。

‬斯大林實在是無人可追究

在基輔圍殲戰中犯的錯誤最大的肯定是方面軍參謀長吉爾波諾斯,他一直強調要死守基輔不撤退。但是因為在前線已經殉國了,所以一切過錯消除,還是蘇聯的國家英雄,斯大林沒辦法拿一個死人出氣。剩下的參戰將領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斯大林不能動也不想動的。比如布瓊尼和鐵木辛格都是蘇俄內戰時期的老人了,在軍中威望極高,動他們肯定會出大亂子。

而且無論是布瓊尼還是鐵木辛格都主張撤退,布瓊尼更是在最後頂著統帥部堅守的命令而讓部隊自行撤退。至於更下邊的葉廖緬科,他也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了,突圍時身受重傷,空運回莫斯科的飛機還失事了,雖然沒有摔死,但是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雪地里差點兒凍死,已經算得上是鞠躬盡瘁了。

雖然西南方面軍中有一個日後的叛軍頭子弗拉索夫,但是這個時候他的表現卻是非常出色的,靠著一個東拼西湊的集團軍守住了基輔正面,之後更是奇蹟般地通過步行強行軍回到己方陣地,斯大林知道後更是用飛機將他接回莫斯科授予勳章,之後弗拉索夫還在莫斯科戰役中表現突出,從此成為了斯大林的愛將。

‬基輔圍殲戰斯大林難辭其咎

在蘇德戰爭前期,斯大林和之後的希特勒與東方的蔣介石一樣都喜歡微操,尤其是在基輔圍殲戰中斯大林干預指揮直接給德軍送了六七十萬人的俘虜。在1941年6月22日德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但是在入侵一個月之後,希特勒就和他手下的部分其高級將領產生了分歧,哈爾德和勃勞西奇元帥都覺得德軍三個集團軍群不會每個都完成既定目標。

此時實力最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推進最快,在中央形成了一個突出部,很多將領都主張儘快拿下莫斯科,但是希特勒卻更重視烏克蘭的小麥和重工業基地,另外還想要北方集團軍群儘快和芬蘭軍隊會師。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希特勒在1941年7月19日下達了第33號元首令,從中央集團軍群抽調部隊支援北方和南方集團軍群。霍特大將的第三裝甲集群北上,而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集群則將南下對付蘇軍西南方面軍。

而對面的斯大林完全不知道德軍已經轉變了作戰目標,從7月10日開始斯大林任命布瓊尼為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司令,此時的西南方面軍表現還行,起碼守住了第聶伯河防線。看到希望的斯大林欣喜若狂,頻頻向西南方面軍增兵,最終整條防線兵力突破了100萬人,斯大林給他們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堅守防線。

在8月5日總參謀長朱可夫想斯大林提出德軍很有可能包圍西南方面軍,但斯大林此時聽不進去,轉頭將朱可夫踢到了列寧格勒。在8月初德軍第二裝甲集群一路南下,眼看就要包圍基輔了,布瓊尼的撤退請求電報一張接著一張,但斯大林依然不為所動,8月12號德軍第一裝甲集群突破了第聶伯河防線,眼看就要包圍上了,布瓊尼命令部隊立刻撤退,能走多少是多少。

‬就這樣在斯大林的一意孤行之下,蘇軍西南方面軍傷亡慘重,其中第5和第21集團軍全軍覆沒,第37和40集團軍大部被殲滅,南方集團軍群聲稱俘虜了66.5萬蘇軍,繳獲了3500多門火炮和900輛坦克,西南方面軍幾乎不復存在,套出包圍圈的部隊只有1.5萬人,由於這一巨大勝利,南方集團軍群在很短時間裡就佔領了包括哈爾科夫在內的整個烏克蘭,斯大林因為微操導致了部隊難以承受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