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國軍隊在蘇德發動了一場五百五十萬的軍隊對蘇聯發動了總攻。蘇德之戰後,德國開始了對蘇聯的狂轟濫炸,但德國最後卻以失敗告終,蘇聯依靠美英等國家的支持,逐步扭轉局勢,並在蘇德戰役中戰勝德國。許多人都在想,為什麼德國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進攻蘇聯呢?關於這一問題,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當然,蘇德戰爭的原因有很多,但也不需要講那麼多,從蘇德邊界的情況來看,蘇德必有一戰,德國必然會對蘇聯發動進攻。一萬多台戰車就在自己的面前,任誰都會寢食難安。
法國戰爭於一九四一年終結,德國人在歐洲的勢力越來越強,德國已經佔領了歐洲的一半,歐洲的西邊只有英國還在孤立無援,東方的大多數人也都投靠了德國,德國對蘇聯構成了最大的威脅。蘇聯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強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強國,其軍事實力絲毫不弱於德國。俄國是一個傳統的軍事大國,在沙俄時期,其軍事實力一直很強,是歐洲最強的國家之一。蘇聯時期,蘇聯的軍事實力,一直都是第一位的,他們的實力,比德國還要強。
憑藉著龐大的武力,蘇聯同樣有著雄心壯志。在德國於1949入侵波蘭期間,蘇聯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與德國一起在歐洲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蘇聯不但把波蘭同德國分割開來,還把芬蘭,羅馬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幾個國家都打進了「東方戰線」。蘇聯在東部防線上設立了一個重要的防禦陣地,以防禦德國人,並在德國軍隊的威懾下擴大其在西方的戰略緩衝區。蘇聯在東部防線上建起了一條新的防線,並且在那裡儲備了大批的軍事物資和龐大的軍隊。與此同時,為了應付蘇德的戰事,許多蘇聯的工廠都開始向西部遷移。
蘇聯於一九四○年發動了一場軍事行動,當時的部隊人數迅速增加,將近兩百萬後備軍人被徵募。蘇德戰役之前,蘇聯軍隊的總人數超過500萬,飛機接近20000架,坦克車24000輛,大炮一萬多。德國軍隊290萬,作戰戰機10,000架,坦克車14000架,蘇德邊界。同時,蘇聯還將5個部隊悄悄地部署到邊界。另外,蘇聯軍隊也一直在進行著軍事力量的調動和擴大。更糟糕的是,德國與英國打了起來,蘇聯不但從後面搞事,還一直往邊界上加派兵力,一副要動手的架勢,德國人當然會感到恐懼。
其實,在蘇德之戰之前,蘇聯就在德國的背後插了一把尖刀,這件事激怒了德國人。德國與英法於一九四○年六月交手之際,蘇聯乘勢侵入羅馬尼亞,掠奪比薩拉比亞及北布科維納。要不是德國插手,蘇聯早就把羅馬尼亞給吃了。那時候,羅馬尼亞就是德國最主要的石油生產中心,而德國的石油,也大多都是從羅馬尼亞進口的。假如蘇聯將羅馬尼亞併入德國,那麼德國人肯定不會放過他們。於是德國在搞定了英法之後,連收尾的時間都沒有,就調兵遣將前往羅馬尼亞,並將其南方的巴爾幹地區徹底地包圍了蘇聯。德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不久便發起了對蘇聯的攻擊。於是,蘇德的戰鬥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