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審查五角大樓,捅了多大的馬蜂窩?

美國總統特朗普授權埃隆·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團隊審查美國國防部的支出,引起美國輿論的高度震動。作為當前美國政府中預算撥款最多、但花費最為不透明的部門,五角大樓從來沒有通過財務審計,就連美國媒體也對其背後龐大的支出黑洞批評不斷。如今馬斯克真的能像他宣稱的那樣,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徹底清算五角大樓與背後盤根錯節的軍工利益複合體?外界普遍認為,前景恐怕並不樂觀。

美聯社稱,美國國防部如今在美國政府部門中預算撥款最多,年度預算超過 8000 億美元。但要說五角大樓背後隱藏的財務黑洞有多大?可以說如今已經沒有人真的算得明白。由特朗普任命的美國國防部長皮特·海格塞斯7日表示,「我們將集中精力確保至少在(特朗普第二屆政府)四年結束時,五角大樓能夠通過一次乾淨的審計。」

如今五角大樓的審計問題已經成為美軍及其軍工利益複合體腐敗的標誌。2024年11月,五角大樓公布了2024財年年度審計結果——連續第七年未能通過審查。時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兼首席財務官邁克爾·麥科德承認,「這個結果並不令人驚訝,我知道從表面上看,我們似乎沒有取得進展,但已經在如何理解(財務)挑戰的深度和廣度方面走出了困境。」

美國田納西州聯邦眾議員蒂姆·伯切特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五角大樓連續第七次沒能通過審計,無法『完全解釋』8240多億美元預算的支出狀況。他們應該感到汗顏。」美國《星條旗報》也批評稱,五角大樓是唯一一個從未通過財務審計的美國重量級政府部門。據稱,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美國聯邦法律要求對所有政府機構進行強制性審計。因組織架構過於龐大等問題,五角大樓的審計工作一直拖到2018年才開始,且每年只進行「漸進式改進」。《國會山報》警告稱,在2023財年的審計中,五角大樓有一半的資產無法入賬,這也意味著高達1.9萬億美元的資產「下落不明」。《星條旗報》稱,審計顯示五角大樓長期以來存在報銷款項違規、報銷金額超標等問題,2016財年至2018財年共有超過9.65億美元的差旅費不合規報銷。

提及五角大樓的軍費支出腐敗,公眾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上萬美元的馬桶蓋」「數千美元的咖啡杯」,但其實這些看起來嚇人的高價格採購項目,在美軍的開支中只能算是毛毛雨。

例如美國重量級參議員伯尼·桑德斯稱,美軍資產管理完全是一筆糊塗賬,「現在五角大樓甚至無法告訴你,它所有的建築物在美國的具體什麼位置。」桑德斯的高級助手說,五角大樓一直無法說清楚到底僱傭了多少承包商和分包商。2018 年,五角大樓國防後勤局發現,超過8億美元的建設項目沒有書面記錄。同時美國承包商正在生產美軍可能已經擁有足夠儲備的武器系統和備件,「這是對納稅人資金的難以置信的浪費」。例如此前的審計發現了一個裝滿飛機零件的倉庫,這些零件已經十多年沒有使用了。2021 年,美國陸軍的備件預測平均準確率僅為 20%,導致陸軍誇大了它需要的備件數量,造成2.02億美元的浪費,還在預計根本不需要的備件上花費了1.48億美元。

相比之下,那些「僅僅」耗費了數十萬美元的「高價採購」,的確算不上什麼。

而這些只是五角大樓財務黑洞的冰山一角。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稱,年復一年,五角大樓預算的一半流向了武器承包商和相關企業,他們從這種缺乏問責的機制中獲得高額回報。最典型的就是f-35隱形戰鬥機項目,它原本的目標是讓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使用基本相同的戰鬥機設計,通過零件和後勤通用化而減少支出,如今卻演變成為了美國史上最昂貴的軍購計劃,估計其整個服役周期內將花費超過1.7萬億美元,而對f-35項目的審計卻遇到了重大障礙。根據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的說法,五角大樓完全依靠承包商記錄「全球備件庫中f-35備件的成本、總數量和位置」,五角大樓估計,承包商擁有的f-35零件價值超過2200億美元,但相關報告稱,這個數字「可能被大大低估了」。例如在過去五年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彙報丟失、損壞或銷毀了超過100萬件f-35戰鬥機的備件,價值超過8500萬美元,但五角大樓只能確認其中不到2%的數字,因為這些數據主要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自願報告」。

謝伊·阿薩德在上世紀90年代曾擔任國防巨頭雷神公司的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合同談判代表,後來他又受聘為五角大樓的資深談判代表,負責對防務企業的合同進行審查。阿薩德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說,如今美國國防部的問責制度「已經崩潰了」。根據他的說法,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有許多防務公司,它們之間相互競爭激烈,因此美國政府有充分的選擇機會。而如今困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 1993 年,當時五角大樓以「降低成本」為理由,敦促這些防務公司合併,並將 51 家主要承包商合併為五大巨頭——由此五角大樓失去了跟防務巨頭談判的餘地,因為已經「沒得選」。

21世紀初,情況變得更加複雜,當時五角大樓採取了另一項「節省成本」的舉措,裁撤了大部分負責談判和監督國防合同的員工。五角大樓高層當時的說法是,相信這些防務巨頭能夠「自我監督」。

結果自然是恰得其反。阿薩德說,隨之而來的是幾乎所有裝備的價格都開始上漲,而不是下降。例如1991年「毒刺」導彈的成本為2.5萬美元,如今運往烏克蘭的同型導彈成本超過40萬美元,「即使考慮到通貨膨脹,這也是相當於七倍的增長」。2015年美軍談判代表也發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及其分包商波音公司針對「愛國者-3」攔截導彈提出的採購協議中,利潤率高達40%。

從阿薩德的介紹可以看出,如今五角大樓的困境,很大程度上自找的。但關鍵問題在於,為何五角大樓會接連出台這些「昏招」?對於美國軍工利益複合體而言,這些真的是「昏招」嗎?

眾所周知,美國國會議員與五角大樓、軍工複合體之間利益的盤根錯節,「幾十年來,五角大樓和軍工綜合體一直受到大量浪費、欺詐和財務管理不善的指責。」例如通過美國特色的政軍「旋轉門」,大量美軍高層將領退役後轉入防務企業,並利用自己的人脈和影響力為軍工巨頭爭取巨額利潤。原本美國國會的重要工作之一是防止美國軍費的濫用行為,但實際情況卻是每年國會都投票通過增加五角大樓的開支而不附加任何條件,「他們都選擇在武器和戰爭上花費數不清的資金,卻毫無問責之意」。

因此可以非常明確地說,五角大樓的軍費黑洞背後,是極其龐大的利益集團,即便有了特朗普和自稱「沒有牽扯其中」的五角大樓一把手海格塞斯的全力支持,有了馬斯克的人工智慧先進技術,但這次美國政府效率部團隊在清查五角大樓賬目時能否真的搞清楚、會不會發生「意外」,還真的很難說。

樞密院十號/老司機馬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