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戈 系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202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提振消費」列為今年重點任務之首,凸顯出消費在國內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提出,需要理解消費的決定要素以實現提振消費的目標。消費與收入密切相關,同時個人的消費意願或消費傾向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消費的規模。從學理角度分析,提振消費應從兩個維度著手:一是全面提升民眾的收入或收入預期;二是提升消費傾向。
伍戈分析認為,收入和收入預期與國家整體經濟狀況緊密相連。國家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經濟增速,即實際GDP的增長。然而,從對消費產生實質性影響的角度來看,未來的工作重點應放在促進中國經濟的名義GDP增速上,因為,物價水平的穩定或溫和正向增長對消費至關重要。在過去一到兩年中,經濟的量和價出現了不同步的現象,量相對平穩,但價格與量之間存在偏離。這背後反映出實體需求面臨挑戰,例如地產調整導致需求減弱。在這種需求面較弱的情況下,許多小微企業採取以價換量的策略,雖然工業增加值和服務業增加值表現較好,但價格卻難以提升。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尋找其他動力源,一方面解決房地產調整帶來的問題,另一方面政府需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加大財政和貨幣政策力度,穩定物價,推動名義GDP向上增長。
在貨幣領域,伍戈認為降低實體融資成本,尤其降低利率成本是提振消費的關鍵。儘管利率在現有貨幣體制下具有較大的調整空間,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面臨一些限制,如需兼顧國內經濟均衡、匯率平衡以及銀行凈息差等問題。伍戈建議增加匯率的靈活性,以此來擴大利率的調整空間,這將有利於名義GDP的擴張,從而為消費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伍戈表示,財政政策同樣至關重要,市場普遍預期未來財政赤字率將有所提高,且仍有舉債的空間。理想的情況是,新增的財政赤字資源既能用於解決存量問題,如化解債務;也能用於增量消費、投資以及生育補貼等方面。衡量財政政策的積極程度,應綜合考慮存量和增量兩個方面。真正積極的財政政策應當在解決化債等存量問題的同時,也關注未來增量消費和投資的需求。如果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尚未結束,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在短期內發揮彌補作用;如果民眾的消費意願不足還可採取擴大消費券使用範圍、以舊換新等形式,以提振消費。
伍戈還分析道,研究消費問題的另一個關鍵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問題。儘管中國的消費在過去取得了進步,但作為一個處於轉型階段的國家,在名義GDP發展到一定水平後,面臨著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問題。在過去四到五年間,收入增速有所放緩,而消費增速的下降速度更快,這表明消費意願和傾向呈現出遞減的趨勢。要激發民眾的消費意願,保障性措施顯得尤為重要。例如,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國家應繼續出台一系列政策組合以提高生育率,這對未來消費的增長具有關鍵性的作用。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特點和所處階段,除了在總量上提升收入預期、進行制度性安排外,還應針對生育、養老等面臨的挑戰,加大定向政策的支持力度,從而促進局部以及總量消費的提升。
伍戈總結,提振消費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採取綜合性措施,以促進消費市場的繁榮和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提振消費應首先從收入端入手,關注總體收入水平,推動經濟尤其是名義GDP的企穩回升;其次是要強化制度性保障,完善醫療、社保等保障體系;最後是針對中國當前特有的發展階段,在生育率及養老等方面出台定向政策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