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中國軍號
「班長,這是送給我的?」
傍晚,巡線歸來,火箭軍某部某連列兵鍾建平收到了一件特殊的新年禮物——一個手工製作的火箭模型,雖然造型簡單,但通體油漆上色,正中間還有一顆紅色的五角星。
「對,你一直遺憾沒有親眼見證導彈飛天,我就用之前巡線時撿來的竹子,製作了這支小『火箭』,希望它能給你帶來奮進的力量。」
鍾建平手捧著火箭模型,白天巡線時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春節前的一天,官兵們匆匆吃過早飯,開始穿戴裝具——為保障陣地和營區用電安全,每年此時他們都要對線路進行一次全面巡查。
這是鍾建平第一次參加巡線。「不就是出去轉一圈嘛。」集合列隊時,鍾建平有些不以為然。
去年3月,懷揣親手發射導彈的夢想,鍾建平入伍來到火箭軍部隊,沒想到下連後成為一名守山兵。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他一度失落不已。
「安全繩、絕緣手套、絕緣靴、電阻測試儀、自熱乾糧、飲用水,每一樣都要仔細檢查,看是否帶齊了……」一級軍士長安軍偉不斷提醒著大家,每個細節都一一叮囑。
今年是安軍偉入伍的第30個年頭,他將在年底滿服役期正式退休。
車抵半山腰,餘下的路只能步行。「大家注意,左側有暗坑」「腳下濕滑,上坡慢一點」……看著走在隊伍最前面的安軍偉從容自若,自己卻上氣不接下氣,鍾建平感到巡線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輕鬆。他不禁好奇,四周地形看似一模一樣、難辨方向,為什麼班長卻像開了「導航」?
「紮根連隊幾十年,山裡的溝溝坎坎都印在腦子裡了,再熟悉不過了……」安軍偉邊走邊聊。
30年前,安軍偉與戰友一起進駐大山,成為連隊首批「創業者」。沒有電、不通車,官兵們肩挑背扛,運來物資器材,燕子壘窩般建起陣地電力系統。
「在滿是石頭的地面上築塔基,一鎬下去,震得虎口生疼。一天干下來,渾身酸痛……」
「原來班長經歷這麼多困難,我入伍不到一年,就覺得這裡條件苦,跟他吃過的苦比起來實在不算什麼……」想到自己之前的表現,鍾建平心生愧疚。
分到連隊之初,眼看夢想難以實現,鍾建平打算服役兩年就退伍。了解到鍾建平的想法,安軍偉經常找他談心,幫他解開「思想疙瘩」,但鍾建平工作訓練仍感動力不足。
人的成長,有時只需要一個契機。
不一會兒,第一座電塔到了,班長掏出望遠鏡、放飛無人機。「一定要排查桿塔有無傾斜、固件有無鬆動、接地線是否生鏽,不放過一個安全隱患……」鍾建平邊聽邊記,並在一旁輔助作業。他發現,巡線表面上看就是轉轉、查查,但極考驗眼力,不經過紮實的專業學習,根本無法勝任。他終於明白,班長一再要求他背記電路圖、反覆練操作的用意。
此處一切正常,隊伍繼續行進。這時,山外響起爆竹聲,勾起了安軍偉的「過年記憶」。
「17年前的除夕,冰凍雨雪災害造成一個哨所的電杆倒塌。我們抬著電機上山搶修,5公里的山路,4個人走了將近一天,就是為了確保線路儘快恢復暢通……」
「15年前的春節,大雪封山,運送物資的車開不進來,大家因陋就簡做了一頓年夜飯,吃得卻非常開心……」
「10年前的新春,新宿舍樓建成,官兵一起喬遷新居,好不熱鬧……」
安軍偉講述春節往事,鍾建平聽得專註,對班長經歷的「山中歲月」有了深刻感悟——30年,沒有堅定信念,不可能堅持下來;沒有奉獻的精神,同樣走不到今天。「我無名國有名,以無名鑄威名」,一茬茬守山官兵的想法其實很樸實:為了守好大國重器,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班長,讓我來吧。」天色漸晚,巡查到最後一個點位,鍾建平自告奮勇。繫上安全繩,登上電塔,視野頓時開闊起來,他遠遠看到山的那一邊,幾顆煙花在空中綻放。
「導彈騰飛的烈焰,可比煙花壯美多了……」思緒轉回,鍾建平凝視火箭模型,終於懂得了班長為何一路分享那些故事,為何送給自己這個禮物。
「班長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堅守深山陣地,就是護佑長劍飛天。」鍾建平說。
夜幕降臨,山外萬家燈火,營區靜謐安然。鍾建平打開日記本,寫下心中願望:「我要成為班長一樣的守山兵。」
(解放軍報·中國軍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