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中被俘的韓軍少尉趙昌浩,四十年後才返回韓國

話說在朝鮮戰爭中,有數萬名韓軍官兵被俘虜後,由於被編入人民軍或是被朝鮮方面強行扣押,而在停戰之後沒能返回南方。在經過了40多年的漫長歲月後,其中的少數意志堅定者終於在上世紀90年代初得以以各種方式陸續返回故鄉,曾於第五次戰役中被俘、最終於1994年回到韓國的趙昌浩少尉,則是其中首位向大眾公開其個人事迹的歸鄉戰俘。

趙昌浩少尉

趙昌浩(조창호),1930年10月2日出生於日本殖民時期的平壤的一個新教徒家庭,在家中七姐弟中排行第三。他的祖父趙益善是一名醫生,在平壤經營著一家收入不菲的私人醫院,據說各種資產加起來超過100萬美元。因為信教的緣故,趙益善與平壤教會的一名大長老安昌浩關係密切,所以作為他的第一個孫子,趙昌浩也被取了和安昌浩一樣的名字。

3歲的時候,趙昌浩一家搬到了仁川,四年後又搬去漢城居住。1950年春,在從京畿道商業高中畢業後,趙昌浩考入延世大學教育系繼續學業。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後,趙昌浩一家因為來不及撤退而被困在家中,為了不被人民軍徵召入伍,趙益善便將寶貝長孫關在家裡地下室中,直到9月底美韓軍收復漢城後,趙昌浩才得以重見天日。

在母親的鼓勵和推薦下,趙昌浩志願參軍入伍,並因為是大學生的緣故,得以進入韓軍在戰時開設的短期培訓軍校——陸軍綜合學校——學習。1951年4月,趙昌浩從軍校畢業後被授予陸軍炮兵少尉軍銜,並被分配到韓國陸軍總部直屬的第101炮兵營擔任炮兵觀察官。第101炮兵營代號「北進」部隊,現隸屬於韓軍第5炮兵旅下屬的第1炮兵團,駐紮在江原道鐵原郡以西地區。

趙昌浩(左二)與姐姐和兩個弟弟

趙昌鎬下部隊才一個月,就趕上中朝聯軍發起聲勢浩大的第五次戰役,1951年5月,韓軍第3軍團下屬的第3、9師團在江原道麟蹄郡的縣裡地區遭中朝聯軍合圍,共計傷亡、被俘、失蹤4000餘人。趙昌浩也在這次戰役中不幸被俘,並和其他韓軍戰俘一起被編入人民軍組織的「義勇軍」。不過因為是受過軍人氣節教育的軍校學生,所以趙昌浩顯然不會就這麼乖乖地為人民軍服務,並一直在暗中串聯志同道合的戰友,準備一有機會就跑出去。

1952年,趙昌浩在策劃一起逃跑行動時被人民軍保衛部門破獲,並被發配到兩江道江溪市礦山進行強制挖煤勞動,結果這一挖就是十二年又六個月,也導致趙昌浩最終錯過了停戰前夕南北交換戰俘的機會。1965年,趙昌浩又被轉移到慈江道慈城郡的一座銅礦繼續當礦工,順便與一位一樣在礦場工作、曾當過人民軍護士的南方女子成婚。據他後來回憶,他們這些身份是韓軍戰俘的礦工每天要在井下工作10小時,而每天的口糧卻只有300克。

長年累月的井下無防護作業,使得趙昌浩被診斷患上了矽肺病。由於被認定為喪失了工作能力,所以趙昌浩在1978年終於告別了已經工作了十三個年頭的慈城郡銅礦,並被安置到鴨綠江邊的一個小山村療養。就這樣,在小山村裡又渡過了十多年的無聊歲月後,有一天,趙昌浩巧遇了一位來村裡做生意的中國朝鮮族商人,並聽他介紹說,韓國和中國最近建立了外交關係,開始允許民間的信件往來。

1996年,趙昌浩(左二)與朋友們去拜訪朱基哲牧師

當得知趙昌浩有家人在韓國時,這位中國朝鮮族商人便讓他寫一封信,並承諾說他會把信寄到韓國。雖然不確定是否能收到回信,趙昌浩還是寫下了一封信,並在信中總結了自己在過去40年中的人生故事和對家人的無盡思念。由於不知道家人目前的具體地址,趙昌浩便把地址寫作是「誠信女子大學」,因為他的大姐曾在這所學校當老師。

然而當時趙昌浩的姐姐已經退休,所以這封信在抵達誠信女子大學後,最終被當成沒人領用的無主信件丟進了垃圾桶。好在女子大學的教職工崔成圭發現了這封貼著中國郵票的神秘信件,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撕開了信封,並終於讀到了趙昌浩的故事。負責任的崔成圭又經過十多天的查找,終於找到了已經退休在家、比趙昌浩年長10歲的趙家大姐昌淑。

在得知失蹤了40年的弟弟還活著的消息後,趙昌淑當然非常激動,甚至不顧自己70多歲的高齡親自前往中國東北,中國朝鮮族商人在那裡向她出示了一張趙昌浩珍藏多年的老照片,趙昌淑一眼就認出,照片的主角正是她已經去世的母親李氏,至此她已非常肯定,趙昌浩就是她的親弟弟,並通過商人向趙昌浩傳達了要帶他回韓國的意願。

1994年11月25日,金泳三總統向趙昌浩授予國防服役勳章和統一勳章

然而在與家人間接相認後,趙昌浩對於是否該前往韓國而猶豫起來,因為在朝鮮的這40年里,他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並養育了一個女兒和一對雙胞胎兒子,如果貿然離開,顯然對他們的前途是非常不利的。就在趙昌浩為此而苦惱之時,三個懂事的孩子知道了父親想前往韓國探親的想法,並紛紛鼓勵他應趁著身體還湊合的時候付之行動。

於是,在孩子們的勸說下,趙昌浩最終決定經公海漂流回韓國,為此他從中國漁民那裡買了一條木質機動小漁船,並於1994年10月3日從鴨綠江口啟程南下。直到10月23日凌晨,在經過了20天的漂流後,趙昌浩的小漁船才遇上了韓國水產廳的一艘漁業巡邏船,他很快被救起和送往醫院治療,並在醫院裡與姐弟們實現了團聚。然而,據趙昌浩的侄子、《朝鮮日報》社會部記者崔宇錫(최우석)後來在綜藝節目《現在去見你》中介紹,趙昌浩被救起的經過其實另有隱情。

其實,早在趙昌浩從鴨綠江口出發後,他的姐弟們便連忙通知韓國政府,請求予以協助。因此韓國方面早在10月20日就已監測到趙昌浩的小漁船已經進入韓國領海,但由於擔心這一事件會引發剛建交沒多久的中韓兩國之間的外交風波,韓國國家安全保障企劃部居然提出,如果想要把趙昌浩這個「麻煩」救起來,就必須讓他之後偽裝自殺好隱姓埋名躲起來,這當然是趙昌浩的家人們所不能接受的。

趙昌浩在病房向國防部長官李秉泰彙報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1994年10月21日,韓國國內發生了著名的剛通車沒多久的聖水大橋垮塌事件,造成32人遇難17人重傷。為了轉移憤怒的公眾對這一事件的關注,韓國政府的態度便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不僅馬上派遣了一艘漁業巡邏船去營救趙昌浩,還迅速在各大媒體上公開報道了此事,時任韓國總統金泳三甚至還信誓旦旦地向大眾表示,要把趙昌浩的三個孩子也接回韓國(此事後來自然不了了之),總之大眾的注意力也確實被此事吸引了過來。

於是乎,趙昌浩才在醫院住下的第二天,就被趕去召開記者招待會,按照有關領導的事先關照,他在招待會上大義凜然地說:「即使我死了,我也會埋葬在我的祖國,所以我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10月25日,趙昌浩在媒體記者們的見證下,又向時任韓國國防部長官李秉泰彙報了返回的情況,並大聲報告道:「陸軍少尉、軍號212966已安全返回,並向國防部長報告!」

李秉泰隨後帶著趙昌浩參觀了國立漢城顯忠院,並讓他親手抹去了其在顯忠院紀念堂內大理石碑上的名字,因為被認定為陣亡,所以自1977年紀念碑建成起,趙昌浩的名字就一直被刻在上面。也因為這個原因,自1951年被認定為陣亡起,趙昌浩的軍銜實際上已被晉陞為中尉。11月25日,金泳三總統向趙昌浩親手頒發了「統一愛國功績勳章」,並於次日在韓國陸軍士官學校為他舉行了退伍儀式,結束了其長達43年又3個月的服役記錄。

趙昌浩抹去自己在大理石紀念碑上的名字

1994年12月24日,趙昌浩回國僅僅兩個月後,韓國KBS電視台1頻道就迅速製作播出了以其事迹為題材的兩集特別劇《43年後的歸來》(43년만의 귀대),不得不說效率還真是高。1995年,趙昌浩的故事還被拍成了電影《信天翁》(알바트로스),影片中啟用了許多當時的知名演員,但因為沒有通過有關部門審查,而最終無法面世。

趙昌浩出院後,又於1995年2月獲得了延世大學頒發的榮譽文憑,並很快出版了其回憶錄《死者歸來》(돌아온 사자),在回憶錄中趙昌浩提到,他人生中唯一的兩個恩人是那個朝鮮族商人和崔成圭。此後趙昌浩曾作為證人多次出席美國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的聽證會,就仍滯留在朝鮮的韓國戰俘的現狀向美國人作證,這些證據也成為美國人之後繼續制裁朝鮮的理由之一。

趙昌浩回憶錄《死者歸來》(左)

除此之外,趙昌浩的在韓國的人生也迎來了第二春。經人介紹,他於1995年5月4日與比他小10歲的韓裔美國女子尹信子成婚。尹女士的父親也是一名被扣押戰俘,且至今仍無消息,她本人曾於1960年結婚,1973年與前夫移居美國,1985年其前夫因病去世。婚後兩人住在首爾城東區玉水洞的公寓里,趙昌浩心裡明白,一個有錢的美國女僑胞怎麼會看上自己這個啥也沒有的老漢?這裡面自然有名堂。所以面對記者的採訪,他只好老實回答:「我會努力工作,不辜負人們的期望。」

2006年11月19日,趙昌浩因患慢性癌症最終在首爾大學醫院去世,終年76歲,其遺體之後被安葬於國立首爾公墓。時任韓國總統盧武鉉、前總統金泳三、前總統全斗煥以及三位陸軍總參謀長都在趙昌浩葬禮上送來了花圈,可見他們對此人的重視程度。

趙昌浩葬禮上的遺像

2022年5月8日的韓國綜藝節目《現在去見你》再度報道了這一事件,趙昌浩三弟的兒子、《朝鮮日報》社會部記者崔宇錫及趙昌浩的大恩人、誠信女子大學職工崔成圭也都在節目上現身。崔宇錫在節目中表示,他後來曾試圖通過那個朝鮮族商人給叔叔的三個孩子們傳遞信件,但由於當時此事已演變為國際化事件,所以信件最終未能送達,直到現在,他也不知道叔叔的三個孩子們現狀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