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11月18日,巴西總統盧拉發布G20巴西峰會公報,強調了消除飢餓和貧困、可持續發展和進行全球治理機構改革的重要性。公報對俄烏衝突寥寥幾句,一帶而過,簡單表述為:深切關注加沙、黎巴嫩和俄烏衝突,致力於促進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G20巴西峰會發布公報
有意思的是,盧拉簽署發布公報時,美國、法國和德國領導人都不在會議現場。更有意思的是,法國代表完全可以阻止盧拉晚一點簽署,因為馬克龍正在趕來的路上。但法國代表沒這樣做。
這件事是不是很詭異?
美法德三個大國領導同時不在場,他們是真的有事離開了,還是故意創造機會不在現場?
現在看來,後一種可能性很大。
美國解除援烏武器使用限制
當地時間11月17日,也就是G20巴西峰會公報發布前一天,拜登政府解除了對於烏克蘭使用美國制遠程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限制。
它帶來的後果是推動俄烏衝突升級。因為俄羅斯多次警告,美國北約若使用援烏武器打擊俄羅斯縱深腹地,他們將考慮使用核武器予以反擊。
現在,拜登離任前搞了這麼一出,這等於把球踢給了普京,把套下給了川普。可謂用心險惡!有一種罐子破摔的感覺。
若烏克蘭真使用美製武器打擊俄縱深,俄羅斯怎麼辦?核武能不能打起來再說,俄對烏報復性轟炸肯定輕不了。
此時,G20峰會公報再對俄羅斯點名攻擊,大肆譴責其「侵略」行徑,這不是給普京「上眼藥」嗎?不等於架秧子拱火戰爭越打越烈嗎?
此時,最好的辦法是降低調門,在G20峰會公報中將俄烏衝突一帶而過。
這一點,大會主辦方巴西總統知道,與會美法德領導人也知道。
G20巴西峰會
G20巴西峰會期間,美西方國家希望峰會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作出更加強硬的表述,但俄羅斯代表據理力爭,各不相讓。這樣僵持下去,很有可能出現「沒有公報的峰會」。
所以,盧拉選擇提前一天簽署公報,偏巧簽署時美法德領導都「不在場」,所以淡化俄烏衝突的峰會公報順利出爐。
對此,美法德領導人心領神會,心知肚明。但他們還要裝出「很生氣」的樣子。
舒爾茨G20很生氣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公報沒有表達我們應有的立場。」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在俄烏衝突爆發1000天之際,公報卻沒有強調「俄羅斯在發動烏克蘭戰爭中的責任」,「這太無能了」。
虛偽!道貌岸然!
19日,G20巴西峰會結束當日, 俄烏戰火持續燃燒1000天。
烏克蘭使用6枚美國陸軍戰術導彈系統攻擊了俄布良斯克州一處軍事設施,此處距離烏克蘭邊境約130公里。俄國防部隨後證實了這一消息,並表示俄反導系統擊落了6枚導彈中的5枚。美製導彈為射程190英里(約合306公里)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
烏使用美製導彈襲擊俄羅斯
同一天,普京簽署法令,批准新版俄羅斯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法令從簽署之日起生效。
法令為俄方使用核武器降低了門檻:任何無核國家在有核國家的參與或支持下對俄羅斯的侵略,都會被視為對俄的「聯合攻擊」;另外俄方在收到空天攻擊武器集中發射並越過俄邊界的可靠信息時,將考慮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俄羅斯空襲烏克蘭
從17日起,俄軍使用遠程精確制導武器,對烏克蘭境內用於保障軍事工業設施運行的關鍵能源系統,基礎設施以及軍工企業進行了集中打擊。20日,基輔從凌晨開始拉響防空警報,持續了超過11個小時。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西方國家關閉駐烏克蘭大使館,工作人員就地避難。
此時,美法德領導人應該躲在屋裡,為他們在G20巴西峰會公報簽署時「不在場」而偷著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