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萬維鋼說過一段話:
收入越高的人,越不相信人脈。
反倒是,底層的窮人整天把人脈關係掛在嘴邊。
他們以為跟某個大人物搭上線,就能撬動對方的資源。
但真相是,大人物們只認利益,不認人。
在這個世界上,你最可靠的資源背景,永遠是你的實力。
窮人極盡討好,也難以形成有用的人脈,是因為你對別人沒用。
而富人不需要在社交上花什麼心思,就能憑藉豐厚的資源,迅速織成牢固的關係網。
窮人沒有人脈,富人不談關係,這就是當今社會最殘忍的現實。
1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
研究者調查了來自不同階級,3萬多人的時間使用情況。
結果顯示:低收入人群(年收入約為1.2萬美元)會比高收入人群(年收入約為12.5萬美元)每天多花近20分鐘社交。
生活中,越是混得不好的人,越想著混圈子,渴望得到別人的幫扶。
但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你無法為對方提供價值,就註定無人回應你的請求。
《博客天下》雜誌前主編熊太行,曾寫過一個銷售員。
銷售員原本考上了一所211高校,但大學時因為迷戀遊戲,只拿到了結業證書。
畢業以後,很多有學歷要求的公司,都將他拒之門外。
他只好應聘了一份銷售工作混日子。
偶然一次,他打聽到當地將要舉行校友聚會。
前來參加校友會的人,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要麼社會地位頗高,要麼身價不菲。
為了參加這場聚會,銷售員特意買了名牌西服,從上到下把自己包裝了一番。
他在宴席上四處恭維、敬酒,博得了很多人的好感,甚至還和幾人稱兄道弟。
他們互換了聯繫方式,有人還信誓旦旦地拍著胸脯表示:
「以後碰上解決不了的事,只要我能幫上,一個電話就輕鬆搞定。」
銷售員大喜,第二天他就興奮地給對方打電話,想要求得一份高薪工作。
可電話撥通後,對方根本不知道他是誰。
即便他主動向別人介紹自己,對方也只是附和一聲,隨後就掛斷了電話。
最終銷售員忙活了半天,沒有半點收穫,只好繼續重複過去的生活。
中國創業教父張海春說過一句話:
「即使你混進了高端的圈子,別人也還是看不起你,因為你的level不夠,知識不夠,什麼都不夠。」
現實就是如此,人脈永遠建立在個人實力的基礎上。
窮人一沒財富二沒能力,就註定無法為高圈層的人提供價值。
即便偶然搭上了某些關係線,那也不過是虛假的泡沫。
一個人在沒有價值的時候,混進再牛的圈子也是無用的。
2
2006年,作家姜戎憑藉《狼圖騰》爆火。
可他沒有像其他作家一樣,忙著參加各種交流會,結交其他文化名人。
為了避開這些社交,他還和出版社簽訂了「三不協議」:不拍照,不錄音,不接受任何採訪。
就這樣,他沒有社交,沒有公眾曝光。
但這並不妨礙他以一系列優秀作品,連年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把人脈關係看得有多重要。
就像董明珠接受採訪時說的:
「我喜歡把時間花在自己的事上,而不是用來接觸別人。」
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里,記錄了巴菲特的真實故事。
巴菲特大學畢業不久,就成為一位私募投資人,賺了不少錢。
但他並沒有如其他人那般擠進紐約金融圈,而是返回了家鄉小鎮奧馬哈。
在這裡沒有各類酒會應酬,每天絕大多數的時光,他都是獨自一人在家中靜靜度過的。
他或是閱讀財經投資的書籍,或是研究股票金融市場實時行情。
每次有了投資方向與操盤策略,只需在鎮上連線紐約遠程操控即可。
在他的精準投資下,他的資產成倍增加,名聲自然也跟著響了起來。
到後來,這座小鎮竟熱鬧起來,每天都有人不遠千里上門拜訪他。
巴菲特足不出戶,便認識了不少美國大型企業高管、華爾街金融大拿。
正如巴菲特所說,投資賺錢的最佳門路,是獨自待在房間里,靜靜地想。
在他看來,跟人應酬交際,不過是在浪費時間。
與其攀談關係,不如經營自己。
富人不是沒有社交能力,而是懂得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當你足夠強大,人脈資源自會源源不斷地找到你。
3
路遙曾在《平凡的世界》中寫道: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靠自己去爭取和奮鬥。
本事在前,人脈在後。
一個窮人想要翻身逆襲,靠的不是人脈關係,而是自己。
億萬富翁唐毅,出身四川某個山村。
小時候,他的家中一貧如洗,7歲那年更是失去了雙腿。
之後的日子,他就只能靠手撐著一個小凳子,一路從小學上到高中。
198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結果招生辦卻以殘疾為由拒絕錄取。
得知消息的他痛苦萬分,家人勸他去重慶投靠一位有錢的親戚。
可他卻一口拒絕:我一個殘疾,誰能靠得住?
第二天,他就撐著凳子,獨自走了50公里山路,拜師學習無線電維修。
師傅看他走了這麼長的山路,毅力驚人,便決定收他為徒。
學藝時,別的師兄弟都在忙著打通人脈。
有人一有空就和主戶拉家常,想混個臉熟。
有人每天晚上出去混場子,渴望給以後找個靠山。
唯獨唐毅整天抱著無線電修理書籍,一個字一個字琢磨。
苦學三年後,唐毅手藝大成,在當地開了家電器維修小店。
因為手藝精湛,為人誠實可靠,他的小店生意興隆,月入上千元。
憑著自己一股子幹勁,唐毅很快便在城裡安家落戶,改變了生活現狀。
後來,他先後投資火鍋、煤礦,一步步賺下了上億資產。
現實生活中,一部分人窮困潦倒,總指望別人拉自己一把。
但雨果卻說: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的垂青。
人在越是窮困的時候,越需要減少社交。
把應酬的時間,用在讀書學習、提高專業技能上。
當你擁有了過人的技藝,無需倚仗人脈,你也能跨越階層,活得風生水起。
▽
作家連岳說,不要擔心沒有人脈,要擔心自己沒有成長。
因為人脈的本質,其實一場場旗鼓相當的利益交換。
沒本事的人,任你費時費力,哪怕僥倖融入富人圈子,也不會撈到半分好處。
而真正厲害的人,只需要展現出自己的價值,無需攀扯,立刻就有人主動幫忙。
所以在這個世上,你認識誰沒有用,成為誰才真有用。
點個贊吧 ,別再把時間用在無效社交上,當你努力提升自己,你就是你最大的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