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11月9日下午4點前新聞摘要,國內精彩要聞!
分類:軍事
瀏覽數:1325
一、我國首個高風速海域海上光伏項目在福建漳州東山實現首批設備併網,總裝機容量180兆瓦。項目採用抗颱風設計,年均風速5.2米/秒,最大風速48米/秒。預計年底全容量併網,年發電量3億度,節約標煤9萬噸,開創海域「立體分層確權」模式,助力綠色能源發展與海洋經濟融合。
二、11月8日,盤龍柳江特大橋梧州側主塔封頂,標誌著3787.424米長的大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項目採用「智慧+」管理系統,融合BIM、5G等技術,確保高效安全施工。該橋將極大促進區域交通與經濟發展,提升民眾出行便利性。
三、11月9日,海軍殲-15系列艦載機編隊在珠海進行適應性訓練,首次公開亮相的殲-15D是一型雙座艦載電子戰飛機,具備電子干擾及打擊能力,將顯著提升我國航母編隊的綜合作戰效能,增強海上安全防禦能力。
四、義大利再次向中國返還56件流失文物,涵蓋新石器至元代,具有重要歷史與藝術價值,彰顯中意文化遺產保護合作成果,促進兩國文明交流互鑒,增強公眾文化自信與認同。
五、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在梅州興寧的示範基地,雙季絲苗香稻平均畝產達1446.18公斤,創歷史新高。通過採用國際領先的綠色技術,每畝增產21.77%,增收500元以上,顯著提升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六、11月9日,「永慶號」盾構機在長沙下線,將服務於廣南聯絡線工程。作為華南地區轉彎半徑最小的鐵路隧道盾構機,「永慶號」創新設計應對複雜地質條件,助力大灣區交通一體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與民眾出行便利。
七、截至2024年11月5日,三峽升船機年度通過旅客超5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兩壩一峽』旅遊線路熱度再升,尤其暑期高峰單日逾4000人次。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全力保障安全,促進地方旅遊經濟繁榮,讓遊客體驗更順暢的旅程,推動文化旅遊與生態保護和諧共生。
八、大連理工大學與多家機構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觸覺皮膚電子器件,具備無線、低功耗、多刺激模式等特點,能精準模擬多種觸覺,適用於視覺、平衡感和觸覺感官替代,顯著提升用戶體驗,尤其對視力障礙者、平衡受損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價值。
關注我吧,每天看最新要聞!